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月刊:分裂势力塑造台湾版想象的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24-01-02 00:03:12  


 
  二、“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在台湾的传播及“台独”分裂和国际干涉势力运用策略

  上世纪90年代末,“台独”学者将该理论引入台湾。1999年,《想象的共同体》在台出版,流传甚广。“台湾本土的政治运动者,也以此书之立论,来建构本土的认同内涵。”特别是“年轻的‘台独’派学者却将之引为理论资源,试图就此建构一个‘台湾民族’”。(谷歌搜索:郑鸿生《“想象的共同体”在台湾的误用》)

  在此之前,由于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有着血浓于水的共同历史和文化等认知在台湾社会根深蒂固,台湾老一代“台独”学者多不否认也无法否认两岸同文同种。也有人在上世纪中叶后一度极力建构所谓“台湾民族论”,但也往往无法挣脱血缘、文化和历史的逻辑框架,不得不在“南岛语族”、“移民社会”、“混血群体”等范畴内强找“依据”,难以服众。所以,当后天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引入台湾后,年轻世代“台独”学者如获至宝。加之他们对历史抱着虚无主义态度,故直截了当据此凭空论述建构新的“台湾民族”。换言之,这种建立在“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基础上的所谓“台湾民族建构论”,是后冷战与后现代的产物。(谷歌搜索:郑鸿生 《“想象的共同体”在台湾的误用》)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本人生前多次到台湾参访。2000年3月,民进党陈水扁刚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便邀请其到台湾演讲。他很快抵台,演讲题目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想象》。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演讲中称,他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台湾。据现场聆听人士记载,他在演讲中表现出同情“台独”的立场(谷歌搜索:郑鸿生《“想象的共同体”在台湾的误用》)。他宣称,如果大陆的男性都有这种想法(指他在演讲所举的在国外一个中国大陆留学生以“X尽”所有台湾女性来表达对“台独”的愤怒)的时候,就是他们不再把台湾人当成同胞的时候,“台湾民族”就可能成立,“‘台湾独立’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2001年,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该演讲为基础,在英国《新左派评论》杂志5-6月号发表《西方民族主义与东方民族主义》(“Western Nationalism and East Nationalism”,New Left Review9,May-June 2001,P31-42)一文,从台湾地区角度反思亚欧地区三种“民族主义”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含义。他错误地将台湾“台独”运动与美国独立运动和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相提并论,“给‘台独’分子提供了灵感”(谷歌搜索:郑鸿生《“想象的共同体”在台湾的误用》)。陈水扁执政后,放手利用“政权”力量推进“法理台独”和“去中国化”。其政策举措充斥三种“民族主义”模式手段,对台湾民众传统国家民族认同产生严重冲击。台湾首次“政党轮替”被塑造成标榜代表台湾本省族群的民进党,取代“外省党”“亲中卖台”利益的代表国民党。本省籍群体“扬眉吐气”“终出头天”,外省籍群体“垂头丧气”“心有不甘”,“台独”和“去中国化”狂潮横扫台湾社会。2006年底,贪腐弊案缠身的陈水扁宴请回台参加世台会2006年会代表时宣称,“去中国化”是自己任内“最大成就”。他举例称,政大选举研究中心民调显示,6成左右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认同率在4成左右,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一般为4%左右。与其上台前实现实质反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