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柯文哲现象的意涵与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8-11-10 00:21:44  


柯式两岸交流模式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岛内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趋向
  中评社香港11月10日电/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徐青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11月号发表专文《全方位透视“柯文哲现象”》。作者指出,柯文哲鲜明的个人特质,符合不少民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对政治人物政治性格的想像;其所自喻的“白色力量”,也与岛内政党认同度低落的社情民意脉动相吻合。柯文哲着意摆脱意识形态羁绊,务实走两岸交流合作之路,并向大陆抛出种种善意表达,某种程度上符合了岛内认同两岸和平发展并因此而获得两岸红利的主流民意。但“歹势风波”充分揭示了其“台独”软肋必然带来其政治上向“独派”妥协的软弱性,这是“柯文哲现象”的脆弱之处。“柯文哲现象”的未来走势,一要看岛内政治大环境和民意的变化,二要看柯文哲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内容如下:
 
  一、“柯文哲现象”是岛内民众对政治领袖有所寄望的一种心理投射

  “XXX现象”是岛内政治人物受到明星式追捧的一种政治现象,这种现象既是岛内民众对政治领袖有所寄望的一种心理投射,也是民众对当时岛内政党政治的认知反映。“柯文哲现象”亦然。回看岛内针对政治人物的民调,民众对政治人物的要求涉及面相当广泛,综合起来,不外两个方面:一是政治道德方面,包括“形象清新”、“诚信”、“清廉”、“有亲和力”、“稳重内敛”等;二是施政能力和绩效方面,包括“有远见”、“给民众信心”、“政见最可行”、“有为敢为”、“改革能力”、“负起政治责任”、“不惧恶势力”、“用人”得宜、有“施政经验”、“重视民意”、“提升经济”等等。它点出了岛内社会评判政治人物的道德与能力指标,从中可以看到民众对政治领袖的寄望之深之切,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岛内不断出现政治人物受到明星式追捧的政治现象。

  站在这样的社会政治文化脉络上回看,早前的“陈水扁现象”、“马英九现象”、“蔡英文现象”可谓一脉相承。“陈水扁现象”主要肇因于民众厌恶李登辉国民党的“黑金政治”;“马英九现象”主要肇因于民众厌恶陈水扁的不清廉;“蔡英文现象”主要肇因于民众寄望其非典型民进党的“清新”形象。然而备受推崇的明星式政治人物,在岛内统“独”立场歧义、蓝绿严重对峙、民粹政治动员等因素迭加发酵造成的恶质政治文化与选票利益考虑下,不仅难施善治,更暴露出作为政治人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其政治道德、格局、政策水准、治理能力、政治性格与行事风格等方面的不同缺失,令民众一次次失望。百姓需要的不仅是人品好、站位高;还需要有格局、有谋略、有担当且性格、行事风格也适合搞政治的人。显然,上述政治人物都没能完全满足民众的高标准要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