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智库:两岸关系新情势与青年议题

http://www.CRNTT.com   2018-09-03 00:32:28  


 
  再以“绿、青”关系来说,当“青年议题”的中间路线已然浮现,因青年世代而重返执政的民进党若要在两岸政治立场上维持现状,自也要有调控作为。⑫不过,相比于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动辄得咎”的情形,民进党其实较有“动静皆宜”的优势,此由蔡英文无论当选前后都保持“弹性”策略即可见一斑。因此,在处理青年议题上,虽然看似与两岸政策没有直接关连,但民进党政府从上台初期便力推的“同性婚姻议题”、“年金改革”、“合宜住宅”、“调整军公教福利”等政策,其实都与建立青年世代对其政权支持有明显相关,而这当然会成为民进党能暂时搁置处理两岸关系的重要支撑。

  另外,于执政过程中,“新南向政策”的推出,更是民进党提供台湾人民,特别是青年世代,在仰赖中国大陆经济体之外的重要选项。如前所述,在“绿、红、青”关系的新时代中,相关青年政策推动乃与政治认同争议无法脱钩,⑬故本文认为,民进党不是没有处理两岸关系,而是对青年议题推动上兼及向内、向外之政策主张,并期望由此衍生新的政治认同,进而达成淡化统独争议之目的。当然,对于这些政策出台的效果评估,相对大陆方面而言,民进党可能在步调与细腻程度上较为不及,但不可否认,正因台湾人民对于两岸关系的推进尚存疑虑,“主张独立者”虽较2014年有所下降,⑭但仍有相当比例;并且,也有将近七成人民不认同“一中前提”,⑮这都会成为民进党将“以静制动”作为政治策略的重要支撑。

  三、新时代对两岸当局的挑战

  虽然,当前民进党对两岸政策之规划,可被预期暂时难有推进动力;不过,也因为历史告诉了我们,民进党在“绿、红、青”共筑的两岸关系新时代中,其实已无法避开大陆事务。所以,纵使民进党有政治操作上的优势,但随着公民社会的能量不断增强,青年自主性越形提高,若红与青的互动经由民间交流与政策细腻规划下而能质变,蔡英文势必也将调整作为,重启两岸政策的实质讨论。另外,若民进党在台湾处理相关青年议题无法进入民心,“新南向政策”也无法真正落实,并建构出新的认同意义,则回避两岸议题的政治操作更将转向伤害民进党自身。

  当然,对大陆方面来说,如今持续着力的青年政策,确实给予青年世代在对于未来焦虑的当下更多诱因。但这些让利是否能真正达成淡化政治认同争议,并提升台青对陆认同之效果,也同样存在考验。本文认为,若要从淡化政治认同争议走上建构青年认同,则应考量台湾人民可能存在对政策落实的疑虑。大陆当局在这些优惠政策出台的同时,也应关注制度互信之建立、两岸价值观的相互尊重,并且更掌握青年世代在网络崛起因素下的特征,始能真正深化这个中间路线,进而达成上、下共同推进两岸关系之目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