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台湾若有新一轮“宪改”如何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18-07-26 00:07:16  


 
  台湾地区“立法院”中对两岸关系产生较大影响的提案没有通过的可能性,其理由是:第一,修改“领土”范围条款无异于公开宣告“台独”,使得蔡当局“向对岸释放善意”、“两岸关系维持现状”的承诺被打破。提出带有“台独”性质的提案也是民进党选举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举获胜之后,民进党对于“台湾主体地位”的改变更倾向于较为缓和的态度,若执政当局利用其政治权力推行“两国论”,可能会引起岛内群众的不满、造成台湾社会认同转变。⑭第二,民进党在执政前,以强硬的态度推进“台独”,在执政后,其更愿意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台独”,例如误导民众对“台独”的认知以培养“台独意识”,运用“文化台独”、“政治台独”等多种手段。⑮第三,这一提案的通过有带来战争风险的可能,《反分裂国家法》中对采取非和平方式统一台湾做出了概括性的规定,修改“领土”范围相当于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与《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所说明的情况有所契合。现状的打破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将严重影响国际秩序和台湾人民的福祉。执政后尚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性的民进党不会贸然进行这样的激进行动,国民党也不可能在这一问题上放弃其立场。涉及“统独”和“认同”的议题在台湾地区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些政治人物以此作为政治参与的主要话题,不仅在台湾岛外产生了诸多效应,也加剧了岛内的“族群对立”。⑯

  台湾地区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的提案通过可能性也微乎其微。理由是:关于废除“考试院”、“监察院”的提案,可以看作是民进党的又一种“去中国化”措施,“中华民国宪法”的前言说明“宪法”是依据“国父遗教”所制定,因此“宪法”在修改时不能对孙中山先生所主张的“五权体制”、“权能区分”以及“中央与地方均权”的立宪精神进行毁弃。⑰因此,此举是对“中华法统”的破坏,将进一步割裂与祖国大陆的联系。除此之外,各党派之间对此也存在一些分歧,虽然存在部分国民党出于目前台湾地区政府结构冗杂的考虑而有废除两院之意,但有部分国民党籍人士为“五权架构”的坚定拥护者,与民进党在这一事项上存在较大分歧。目前,台湾地区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质上为披着“双首长制”外衣下的“总统制”,台湾地区已经实现了“总统”直选,若进一步实行总统制,为“总统”扩权提供支撑,使得“台独”意识强烈的“总统”的权力不断增强,不仅不利于台湾地区的发展,台湾地区政治制度中所包含的来源于祖国大陆的历史血脉、文化传统也都将受到重大打击,台湾地区将向“独立国家”进一步迈进,两岸关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下调公民行使选举权年龄门槛和增修公民基本权利两项提案存在通过的可能性,政治权力产生后合法性的维持在于其是否能有效保障人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提案也是出于保障人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维护政权运行的考虑。⑱由于这两项议题关乎台湾人民的政治权利与经济文化权利,一直以来认可度较高,一度成为岛内的“政治正确”,各党派之间也基本就此达成了共识,因此其较有可能通过。但要注意到的是,下调选举年龄可能会导致选举权的广泛派发,从而导致所谓民主化进程的加快。香港回归之前,彭定康的“议会选举方案”中提出将选民年龄由21岁降为18岁,从而使香港成为一个更加难以控制的政治实体。⑲根据2018年2月民调结果来看,岛内六成居民对蔡英文的施政表现不满,青少年对民进党的满意度也逐渐流失,这也说明青年的选票容易发生改变。青年支持度将是未来选举的主要参考指标,如果将选举门槛降至18岁,较为激进的民进党可能做出对青少年诱导、煽动的举动,从而对一系列选举产生影响。

  四、结语

  “宪政改革”是“台独”分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谋求“法理台独”的重要手段,台湾地区的前七次“宪政改革”已然以“修宪”之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制宪”的效果。因此,我们对可能发生的第八次“宪改”要有足够的警惕,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习惯用政治话语和政治手段来解释和应对两岸关系的变化,而相对忽视了法律手段的运用。《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对维护国家统一、震慑分裂势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第八条对“和平统一可能性完全丧失”留下了足够的解释空间,但该法制定至今已有十年,面对岛内政治格局和两岸关系形势的根本性变化,有必要再度对其进行解释。⑳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充分利用两岸的反“独”力量,遏制台湾地区“宪法”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