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现场:名家畅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8-05-21 00:14:55  


“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8”5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拉开帷幕(中评社 徐梦溪摄)
  中评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徐梦溪 实习记者 孙立阳)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世界政治研究》编辑部协办的“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8”5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拉开帷幕。论坛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邀请到50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理念和战略畅所欲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正毅认为在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首先要理清一系列问题:为何发达国家一定处于核心区,发展中国家一定处于边缘区?为什么政治结构相同的国家,应对危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国际组织在世界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否在提高?在他看来,搞清楚这些理论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制定和制定外交政策时的观念。他还指出,中国推行“中国方案”的同时,要搞清楚四个问题:了解中国国家发展目标,了解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全球化是不是可以延续,应该如何参与全球治理,以及回答这四个问题的“中国方案”。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强调,在把义利观和“一带一路”结合起来的方面,我们的理论仍然滞后。他注意到,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前,就已经和沿途国家有经济合作,那么现在的合作与之前的合作有什么区别,其根源还是义利观。“一带一路”成功的标志就在于否能成功的履行义利观,这也是经济外交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还应关注义利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结合,以及义利观和西方传统观念的关系。此外,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要协调“欲”和“取”的关系,要更多重视长期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员教授时殷弘表示,新时代中国特色对外战略有四个特点:第一,党中央总书记的领导。第二,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一种强烈愿望和全球视野。第四,国家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实现中国领土领海权益,扩展中国战略空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针对中国外交战略发言,对中国是否在韬光养晦进行分析。他表示,如今中国是不是韬光养晦,和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过去我们不愿成为矛盾核心,偏好“闷声发大财”。但现在中国已经走到国际舞台上,被打上了国际舞台的追光灯。中国是否还在韬光养晦,十九大的报告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报告中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说明,中国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现在中国没有告别韬光养晦,而是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开展外交。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指出,由于自身实力变化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外交发生变化。同时,中国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益,要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也需要外交发生变化。现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摆脱依附性,努力维护独立性,并且具有主动性,在一些领域具有引领性。我们曾经为人类做出贡献,未来也要为人类做出贡献。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