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中评智库:蔡英文两岸政策论述能突破困境吗 | |
http://www.CRNTT.com 2017-09-16 00:08:54 |
大陆当局对台外交活动空间压制,往往适得其反产生双面刃效果。一方面框住台湾避免滑向法理“台独”;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台湾民众对大陆敌意升高,及台湾人认同攀升。换言之,对台政策“硬的更硬”做法,促动“台独”更为激进主义的扬升,但尚不致敢公开宣布独立。但对台外交的压制,也会刺激台湾民众对大陆反感。例如国民党政府虽奉行“一中原则”,但1990年台沙断交、1992年台韩断交、1997年台非断交,皆是台湾民众对大陆敌意高升时期;同时1996年对台飞弹试射,首次台湾人认同高于中国人认同。如此要营造“两岸一家亲”及心灵契合、两岸命运共同体,势必困难重重。 鉴于最近台湾外交困境,扁政府时期的前“行政院长”游锡堃表示,“当“中华民国”的‘邦交国’少之又少时,‘台湾’的‘邦交国’就会出现。”这意谓“中华民国”的“邦交国”变少并无所谓、也不必担心,自然国际上就会出现愿意跟台湾“建交”的国家。这样政策思维逻辑极具跳跃性,当以“中华民国”名义参与国际空间困难重重,就会促动独派采行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组织,及追求法理“独立”与正常“国家”目标。但国际强权政治运作的现实显示,并不会因变更“国号”增加外交空间;认为变更“国号”就有国家愿意与台湾“建交”的设想,恐怕过于乐观。 独派认为台湾要成为正常“国家”,关键包括制订台湾“宪法”、“国家”正名“宪法”化、以台湾名义参加联合国。这些论点直接挑战蔡政府两岸政策论述,试图将“中华民国宪法”、维持两岸现状,转换成台湾新“宪法”、国家正名“宪法”化改变现状。一旦从中间温和路线走向激进挑衅路线,两岸关系陷入热对抗;蔡英文若偏离维持现状承诺,难以获取中间选民信任,选票无法极大化,不仅无法继续顺遂执政也难以再度取得政权。 大陆当局对台政策:反独与促统 大陆对台政策具有“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特征。在“硬的更硬”方面,体现原则的坚定性,以“九二共识”坚壁清野的区分制造对立面,区隔蓝绿政党、地方政府、爱国/绿色台商企业及爱国/绿色艺人等,这固然有效区分对台政策的标的群体,但也创造两岸诸多领域的更多冲突;甚至刺激台湾内部政党对立、族群冲突及国族认同纷乱。例如,在两岸城市交流方面,参与沪台双城论坛,但拒绝参与高雄港湾城市交流;与泛蓝执政八县市交流,拒绝与泛绿执政县市交流。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