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与汪爷爷对话:汪毅夫谈对台工作心路

http://www.CRNTT.com   2017-03-29 00:14:13  


汪毅夫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谈对台工作背后心路历程。(中评社 臧涵摄)
 
  中评社记者:可否谈谈,您的先辈对您从事对台工作的影响?

  汪毅夫: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延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按照约定,条约文本经双方皇上盖印后,于5月8日(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换约生效。1895年4月28日(农历四月初四日),曾祖父汪春源同另外两位在京参加“光绪二十年(1895)甲午恩科”会试的台湾举人黄秀蕙、黄宗鼎,“取具”台湾京官叶题雁、李清琦“印结”,向都察院上书,抵制割台之议。汪春源在为许南英《窥园留草》作序时说的“割台祸起,春源以公车上书”指的正是此举(“公车”是举人的代名词)。当时也在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眼见“台湾举人,垂涕而请命,莫不哀之。时以为士气可用,乃于一日二夜成万言书”(《康南海先生自订年谱》),由此发起有18省举人参与的“公车上书”(但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因传来光绪帝已在《马关条约》上“用玺”即盖印的消息而中止,并未走上街头)。祖父汪受田(艺农)是前清秀才,他于1945年在国民党中央直属台湾党部主编的《台湾研究季刊》上发表《文化上的消毒运动》和《台胞对于政府的希望》,倡言肃清日据台湾当局的留毒、给台胞参政的机会,我的叔叔汪慕恒教授曾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曾在政协大会上发言,批评官员贪腐之风、呼吁保护台商利益。我的堂弟汪舟是首批赴台采访的大陆记者之一、从事对台读物的编辑出版30余年,其工作辛勤而出色。我和我的前辈、同辈一样,是基于维护主权和领土统一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爱乡热忱用心用力、建言发声的。

  中评社记者:回顾对台一线工作这么多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您如何看待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汪毅夫: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我从来抱持满满的信心,我已年近70,但我乐观地认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不仅是可以预见的目标,而且是可见的目标。我记得,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到台湾,社会舆论咸表哀悼和钦敬。邓小平先生是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一代伟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功于香港、澳门的回归,也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生逐渐成为中共的核心、中共中央的核心,也逐渐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服膺的人物。他的对台工作新论述,已经开启了对台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先生及和他的对台工作论述,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充分必要条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