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深度专访:陆生梁绍伦谈赴台就学心路

http://www.CRNTT.com   2016-10-22 00:12:21  


梁绍伦接受采访(中评社 束沐摄)
 
  虽然在现实层面,迫于政治因素,解决“纳保”问题遥遥无期,但他也认为,从道理上来讲当然要处理,因为这是一个合理的权利。而且除了“纳保”,陆生在台湾确实还有些其他问题仍待解决。一是不能接受官方经费资助的问题,因为大陆学生不能接受官方经费的补助或者奖励,比如来自台湾“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款项,这就意味着陆生不能参与官方出资的研究项目,尤其在研究生阶段,对于完成学业造成一定的困难。二是陆生毕业后不能留台工作的问题,虽然目前大陆的就业机会远远多于台湾,绝大多数陆生会选择毕业后到大陆工作,但是与“健保”问题相似,影响不大,只是在道理上这是合理的权利。“主要是这两件事,其他方面没有问题,远没有夸张到所谓‘被歧视’、‘不公平对待’这种字眼”,梁绍伦说,“陆生权益问题对于整个台湾社会来讲微不足道,势必提不上议程。”

  最后,关于蔡英文上台对陆生在台学习生活是否产生影响,他认为不会。“政党轮替台湾人看起来已经习以为常了,不管谁上台,大家生活还是照过,操心的还是柴米油盐那点事。而且年轻人普遍号称‘政治无感’,陆生身边接触的人也就不会因为换了执政党而改变同陆生相处的方式。”

  台湾青年:敏感的“主流”,沉默的少数

  谈到与他朝夕相处的台湾年轻人,梁绍伦表示,现在的台湾青年对“台独”理念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台独”思想越来越成为这个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台湾年轻人经常说自己‘政治无感’,但每当来到国族认同问题时,一下就变得‘政治敏感’了。更有甚者恨不得每认识一个人,都要先打量一下他是所谓的‘台湾人’还是所谓的‘中国人’,来辨认政治上的敌我,衡量标准甚至可以细致到口音、相貌、名字。”在生活中他也曾受到这种打量,“比如有人问过我‘你的名字起得好台湾哦’,还有‘你们中国人不都是单名吗’,让我感到哭笑不得。”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甚至有一些顶尖大学的高材生,都对现实与未来有非常情绪化与不理智的看法,他感到非常震惊。“像‘蔡英文不搞台独我就不支持民进党了’、‘台独失败了我去自杀也不当中国人’这种极端的言论,在校园里我都听过。”

  那么“台独”思想何以在台湾青年群体中影响范围如此之大、程度如此之深?梁绍伦分析,首先,不可否认,“去中国化”的教育形塑了台湾青年的“台独”思想。“台湾青年中普遍的‘台独’思想与台湾的中小学教育息息相关,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了家庭的引导作用,有很多统派家庭出身的青年在这种大背景下成为‘台独’,而很少有‘台独’家庭的青年成为统派。”其次,媒体等社会舆论也是影响台湾青年思想的重要因素。他补充到:“台湾媒体只会报道大陆的负面消息,即使没有也能编造出来,渲染对中国的排斥情绪。他们大部分的报道集中在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小事上,对于国际重大新闻的报道比较少,并且只求娱乐轰动而不求真求是。整天处于这种舆论环境下,也就没法指望通过媒体获取客观的信息来理性思考了,自然‘台独’思想在台湾青年脑海中更加根深蒂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