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倪永杰论两岸关系入寒冬

http://www.CRNTT.com   2016-06-11 00:16:22  


 
  三是远离大陆,摆脱对大陆依赖。蔡英文分别在经济与区域两个部分提到“新南向政策”,结合美日、引导台商南向东南亚与印度,美其名曰“提升对外经济格局及多元性,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

  四是以“民主”与“民意”自重,强调“共同责任论”,为其翻脸、推卸责任预留伏笔。蔡英文试图建立两岸政策的防御机制,其中“民主原则”、“普遍民意”、“共同责任”、“未来选择权”是其中核心。此次讲话中蔡英文特别提出以“内部和解、民主机制、凝聚共识”之名,意在“一致对外”,剑锋所向,不言而喻。虽然高谈持续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但一来不提出稳定两岸关系的具体做法(与岛内“转型正义”时间表和路线图成鲜明对比),二来暗示光谱两端的国家统一与“法理台独”都不过是“历史包袱”,三来陈述“造福两岸人民”之高义、假“普遍民意”相要胁,三管俱下,暗中把责任和罪名甩给大陆、煽动台湾民意对撞大陆。可见,就职演说已不只是一般所批评的“空心菜”,而是射杀两岸关系的“实心弹”。难怪传统独派表示不满意但可接受,而深谙权谋的李登辉却打出了满分。

  五是彰显台湾“国家化”的意象,强化“中华民国”走向台湾。全文仅5次提到“中华民国”。除了最初“就任‘中华民国’第十四任‘总统’”之语为按部就班不得不然外,其余4次全部涉及两岸。其余时候,都以“这个国家”(13次)、“这块土地”(2次)、“我们国家”(1次)代替,遑论高达41次的“台湾”,很难说她所言的“台湾”只是地理名词。2012年以来蔡英文论述“‘中华民国’等于台湾,台湾等于‘中华民国’”,但当其盗用民国外衣黄袍加身后连“中表台里”的包装都不再是必需品。一方面是“去中”,弃“中华民国”为敝屣,该符号只存在于“宪政体制”的语境中,也只适用于两岸问题。另一方面是“趋台”,演讲中不断透露出“台湾国家化”,如“台湾有很多别的‘国家’没有的优势”、“我们成功渡过了许多新兴民主‘国家’必须面对的难题”、“各位‘国人’同胞,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更是微言大义,显示出其志不在小。

  很多人预期蔡英文未来采取“柔性台独”、“笑脸台独”、“稳健台独”、“渐进台独”策略,推行一条没有“台独”之名但有“台独”之实的新型另类“台独”,实施升级版的“戒急用忍”政策,其核心就是“五中”:政治“反中”,法理“拆中”、经济“离中”、文化“去中”、战略“制中”,⑧尽其所能,特别是利用政权力量、经济、军事、文化、社会资源等消除“中国元素”,强化台湾“主体意识”,遂行另类“台独”。预计蔡英文政府将在“转型正义”、“文化台独”、“公投法”修正案、南海仲裁案、参与国际组织等领域进行急行军,甚至强渡关山,一定会弄得岛内政局乌烟瘴气,鸡犬不宁,两岸关系则烽烟四起,陷入敌意螺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