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黄光国论文化中国与蔡英文的抉择

http://www.CRNTT.com   2016-06-06 00:10:03  


 
  羞辱的世纪

  德国哲学家雅斯培在其所着的《历史的根源和目标》一书中指出:在纪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的600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轴枢时期”。在这段期间,世界上几乎是彼此互相隔绝的地区,分别出现了许多思想家,由四位伟大的圣哲分别将其整合成独立而且完整的思想体系,他们是:苏格拉底、耶稣、孔子和佛陀。

  佛教在汉明帝(西元28-75年)时代传入中国之后,和中华文化传统互相结合,塑造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东亚文明。儒家文化最大的特点,便是擅长于吸纳外来文化。“辽以释废,金以儒亡”,许多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之后,都因为接受业已融为一体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而被儒家文化同化掉。

  在西元一千年之前,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处于“黑暗时期”(dark age),和同一时期的非洲并没有太大差异。到了十一世纪,十字军东征前后八次(1096-1291),将希腊传统带回到基督教世界,两者互相结合,导致后来十四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十七世纪启蒙运动发生之后,欧洲科学快速发展,欧洲国家开始对外殖民;十八世纪发生工业革命,到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兴起,西方国家纷纷采取帝国主义的策略,往外扩张,寻找市场,掠夺资源,并将许多非西方国家纳为殖民地。

  中国自中英鸦片战争(1839-1842)之后,便陷入一连串的内忧外患之中,开启了长达百年的“羞辱的世纪”(century of humiliation)。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不得不割让台湾,接着日本又在中国的领土上和俄国大战,并击败俄国,使得中国知识分子信心全失,认为自己一切不如人。此后动荡不安的社会条件,使中国的知识社群根本无法定下心来,细心吸纳西方文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