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中评智库:民进党如何打开与大陆正常交往门 | |
http://www.CRNTT.com 2016-03-21 00:20:11 |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采取相对多数一轮胜出制,这种选制往往形塑两大党对决的态势,而其中一方的势微将造就另一方的胜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多方参选的局面。宋楚瑜的三次参选“总统”,除了第一次在选前有三足鼎立一拼高下的意味外,后两次的参选都志不在当选,而是看重参选的连带政治效应,但这客观上更多地瓜分了原属于国民党的票源。台湾“区域立委”选举采取小选区单数胜出制,这也易于趋向两大党对决,多数选民在投票给某一候选人时,并不一定喜欢该候选人,也可能因为更不希望另一大党候选人胜选而基于理性投给较有实力的对手。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上:一般认为民进党在该役中大胜,但主要是指民进党在百里侯之战中一举收获13个县市长位置,其中4个还是“直辖市”,而且成功将国民党从台北市长位置上拉下来;而在复数胜出制的县市议员选举上,国、民两党战绩相差不大。县市长选举和“总统”、“区域立法委员”选举一样都是单一胜出制,民进党当时的胜利,并非民进党此前做得有多好,而是相当部分的台湾民众为“惩罚国民党”,才“票投民进党”。对此,蔡英文有清醒认识,她在2014年12月3日“九合一”选举后的第一次民进党中常会上指出,“民进党得到人民支持,是因人民对执政党不满,对改变有期待,而不是民进党已经做出了什么让台湾民众满意的事。” 台湾民众这种“惩罚国民党,票投民进党”的情绪惯性一直延续到这次所谓“中央级”选举。台湾选举制度表面上看已经改为每两年进行一次选举,但其实从“中央”选举到地方选举要将近3年,而从地方选举到“中央”选举则仅仅一年多一点时间。在“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宝贵的一年多时间里,国民党并没有痛定思痛,大刀阔斧采取改革措施,迅速给台湾民众一个可以重新燃起希望的全新印象。相反,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党内初选上众将惧战,相互推诿,使党的形象进一步恶化。特别是“换柱”手法之粗糙、相关程序正义之争议,进一步瓦解了党的团结,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在选票上的反映就是众多原本的支持者拒绝再“含恨、含泪、含血”将票投给国民党,其中一部分选票转移到亲民党、新党甚至民进党身上。 当然,民众对国民党不满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国民党执政8年并未使台湾多数人,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在经济生活的改善上“有感”。尽管国民党当局不断列出一连串还算亮丽的经济统计数据,但台湾民众普遍感到收入不涨甚至下降、生活成本不断攀升、贫富差距拉大,特别是年轻人就业困难、薪资偏低,怨气尤大。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