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评智库专访:王逸舟评点中国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6-02-20 00:06:47  


 

  问:网上有很多抱怨认为中国对外援助过多,占去了国内扶贫的经费,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王逸舟:以2010年为例,那一年中国对外援助为20.亿美元,占当年国民总收入的0.034%,而同一年,美国的对外援助为301亿美元,占去国民总收入的0.21%,其他国家譬如英国占0.56%、法国占0.5%、德国占0.38%,亚洲国家日本占0.2%,均高过中国。

  中国对外的援助的比例其实并不大,关键是缺乏透明度和缺乏评估体系,对外援助的制定也并未完全对公众开放,没有经过人大立法和咨询的广泛参与。

  譬如说缅甸密松水电站,中水电过去投了几十亿的前期资金,但现在因为政权更迭,回收显得遥遥无期。

  中国领导人去年在约翰内斯堡承诺600亿美元对非援助,这600亿的对非援助中有550亿是“走项目”,支持“一带一路”提供融资贷款,并不会经手受援国家的政要和财政部门。而这600亿美元中,真正属于外交部的只有50亿,如果进行横向比较,美国对以色列保持60亿美元以上的捐助,其中30亿是军事援助,另外30亿则是纯粹的金援。

  但美国政府制定好每一项援助后都需经公众咨询,这样的互动和制衡非常重要,现在中国在制定计划时仍然是全程闭门,即便负责审议的人大对此也不知情,到了每年两会审议就能只见到一张一万多亿的决算表,因此,加强立法沟通过程、加强媒体评论,以及加强学生的参与了解非常重要。

  “两会就报一个数字,代表们都没有时间去细看,而且就算看了也看不懂。”王逸舟提到对外交经费需要加强咨询,增加审核力度;第二,仅有立法者和执法者的沟通不够,需要加强媒体的监督,应该是允许记者对外交经费进行深度追踪,譬如说缅甸的密松水电站进行跟踪报道,引起公众的讨论。

  政府应该更加谦卑,做到对纳税人负责,特别是保障三公经费公开透明的制度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