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如何应对TPP?时殷弘:化压力为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16-01-06 00:09:15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大型年度学术活动“中国国际问题高级讲坛”(中评社 王永雪摄)
 
  TPP的根本特征是在几乎全系列的多个领域或方面实行很高的贸易标准,其中某些标准在世界上完全是创新性的。中国目前的国内经济体制和机制,连同对外贸易模式和惯例,总体来说与这套标准差距颇大。美国因其上述目的,特别是主导未来贸易构造的创设和新贸易规则体系的制订,今后不会显着地降低大多数标准。因此,中国有可能一次又一次地、长久地置身于未来贸易创设、建构和制订之外,从而处于相对孤立、被迫追随和被迫从命的不利出境,过久地进不了世界贸易高端、技术高端、操作管理高端的发展潮头,得不到在这些领域内较领先的地位。

  时殷弘指出,对此,中国必须也可以化压力为动力,或者说经“问题倒逼”方式赢得国内发展和国家力量的先进化升级。化压力为动力的根本途径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效的运作,真正加速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由此在获得其他重大裨益之外,较快地缩小乃至渐次基本消除上述大差距,以便较及时减少或规避上述重大风险,进而较早地获得在高端上的较领先地位。这对中国中长期的国运和国势而言甚为紧要。

  TPP基本协议的达成与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战略经济”基本方向的显现大致同时发生,后者是指去年秋季以来的一系列事态,主要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引起的空前大热潮,主要面向中国西部、南部和北部边缘的高铁输出,中巴经济走廊创设和孟中印缅四国经济走廊倡议,外加中国在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等区域进一步扩展经济存在的宏图和实践。

  从长远的升级式发展来说,中国相对最缺乏和最需要的是广义的技术,而这基本上只能从中西欧和北美、日本得到。TPP基本协议的达成,加上参与导致美国对华当前主要经济不满的那部分中国政策原因,告诫我们必须进一步穿越和跨过太平洋,以扩大而非缩小美国及日本等国资本的中国市场准入为交换条件,争取增进中国对这些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争取其中最大最深远利益,吸取广义的先进技术,促进中国进入世界贸易、技术、操作管理高端的进程。时殷弘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应当争取以小换大,至多以大换大,不仅要向西看,而且要向东看,也许从长远说,向东看的意义上,经调整而实现经济外向扩展的根本内在平衡是一大要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