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智库杂志:美国已无力充当台湾经济救世主

http://www.CRNTT.com   2015-11-20 00:09:51  


 
  值得台湾当局庆幸的是,尼克森政府仍基本保持着与台湾的各种关系,并且通过政策说明、投资贸易和军售来减少由于中美关系改善而在台湾引起的震动。事实说明,在尼克森的第一任期内,美国政府在处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同台湾的关系方面所采用的“双轨制”方法实质上是推行“两个中国”或“一个中国,两个政府”的模式。(28)尼克森将基辛格的“均衡”战略用以处理海峡两岸关系,另外一个重要表现是:政治上与中国大陆缓和、相互依存,经济上则与台湾密切联系,增加同台湾的经贸往来。此后,美国的各届总统基本上也采取这种“均衡”方式处理海峡两岸的关系。

  尼克森访华之后,美国政府立刻派助理国务卿格林访台,说明尼克森的北京之行。格林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美国将信守《共同防御条约》,强调其政府鼓励美国公司继续在台湾投资。随后,美国官方的进出口银行总裁访问了台湾。他表示在今后的几个月内给台湾3.5—4亿美元的贷款,以后仍将给予无限的长期贷款来支持在台湾的各种私人投资专案。到1975年,美国进出口银行对台湾的直接贷款超过12亿美元,其他各种担保达7亿多美元。台湾成为它的第二大客户(智利第一)。(29)美国另外一个官方机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继续对到台湾投资的美国公司给予保险。当时正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国际金融迅速自由化,对外投资开始大幅度增长时期,而台湾岛内经过20年的经营正处于经济起飞过程中,经济发展前景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美国公司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纷纷到台湾设立分公司,从1972年的60家增加到1975年的200家。美国私人资本源源流入台湾,特别是1977年以后增长很快。从1952年到1978年,美国私人在台湾投资额为5亿美元,占外国人在台湾投资总额的45%。(30)在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后的1978-1981年的四年,美国为了达到“均衡”、补偿和安抚台湾的目的,大量对台投资,投资额连年攀升,从1977的2783.3万美元增加到1978年的6976.5万美元、1979年的8037.5万美元、1980年的11009.3万美元,1981年更是突破2亿美元,达到20321.3万美元。四年总投资达到46344.6万美元,超过1952-1977年16年中美国对台湾投资总和11120.3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即使在与中国大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依然采取了“均衡”策略。

  这个时期,由于“经济起飞”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台湾不但稳定了其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边缘区”的地位,而且具备了向“半边缘区”过渡的能力。

  1980年代中期,台湾经济从“边缘区”迈入“半边缘区”,美国开始对台湾经济有所施压,比如要求调整台币汇率、减少台湾向美出口配额等,但在台湾加入APEC、GATT以及后来的WTO等国际经贸组织的问题上,美国是积极支持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