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杨丹解读“一带一路”与中小企业发展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15-08-13 00:11:20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商学院院长杨丹(中评社 王永雪摄)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 王永雪)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商学院院长杨丹日前在“一带一路.百人论坛”首届论坛上表示,央企是走进“一带一路”的主力军,对中小企业来说,走进“一带一路”首要目的是获得市场,中小企业有着强烈的走进“一带一路”的愿望,但需要适当的策略。

  杨丹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带来了国有企业的机遇,因为“一带一路”大多沿线国家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不少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矿产等资源型行业,我国国有企业将率先在工程基建、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领域,带动对沿线国家的产品、设备、劳务和投资的输出。但是同时中小企业由于数量众多,机制先进,通过国际贸易和海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形成了对特定地区行业深入了解。如果支持引导正确,有可能形成一带一路发展中众多的“蚂蚁雄兵”。

  杨丹分析,中小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创新实效”优势。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相比与大型企业具有创新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创新的时效优势。中小企业通常能根据项目的需要,致力于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的技术,能较快地获得经济效益。因此,中小企业在创新时间和创新效率上优于大型企业。由于具有创新的时效优势,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更能适应国际市场上技术更新频率越来越快的趋势。

  二是“技术积累”优势。我国中小企业经过长期对外贸易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其小批量制造技术和多功能的机器设备较为适合“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要;劳动密集型技术以及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经过改造的技术和设备,符合“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偏好;就地取材的技术较为容易受到“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偏好。

  三是“管理效率”优势。中小企业管理优势体现在:一方面对外投资决策可以更市场化。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往往是经过多年的艰苦经营积累起来的,其决策必须经过缜密的考虑。在对外投资决策更具审慎和科学性的基础,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往往具有更大的决策权,对外投资决策比大型企业更有效率,更能根据投资环境的改变及时地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对外投资决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