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人民币被低估”话语走向终结

http://www.CRNTT.com   2015-05-07 08:15:26  


  中评社北京5月7日电/据美国媒体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很有可能宣布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公允价值水平,不在视为被低估,这将是近十年来IMF首度改变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IMF今年将对特别提款权(SDR)的组成币种进行审议,在国际贸易与结算中的应用范围等许多方面,人民币可以说已经符合加入SDR的目标,如果IMF不再认定人民币被低估,那么人民币纳入SDR的另一个障碍可能也被消除。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员刘波文章称,多年来,在国际舞台上,所谓“人民币被低估”问题,往往是一种带有政治目的的话语工具。这是美国常用的工具,而且是推行贸易保住主义的掩护。事实上选择实行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取决于一国自身需要,属于一国的主权。世界上大多数较不发达国家限于自身能力,都不实行彻底的浮动汇率制。中国的汇率制度也完全没有违反基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所承担的义务。即使是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在遭遇具体情况时也经常会干预汇率变动,比如日本,但美国从来没有给这些做法贴上汇率操纵的标签,说明它一直是在选择性地挥舞这根大棒。
  当然,美国的无理指责一直在国际社会上应者寥寥,甚至其国内的反对声音也很强烈。而中国自2005年以来已经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近年来还多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增强,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明显减少。也许由于这些原因,最近来自美国的噪音也有所减弱。不过,美国至今没有完全放弃“人民币被低估”话语。但这是徒劳的,因为很明显这个话语正在走向终结。

  文章表示,美国虽然一味指责人民币汇率,但事实上正是美国导致了IMF改革的僵局及其遭遇的信任危机。美国长期以来未能解决好政府体系内部的外交权力分配问题,且近年国内党争愈演愈烈,这不仅成为美国的顽疾,还拖累了IMF。IMF的份额改革因为美国国会的阻挠而停滞,影响的是IMF自己的威信。在中国主导筹建亚投行(AIIB)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后,美国应该有所反省了。其实现在是IMF自己需要扩大SDR选择的货币范围,这样才能真实反映新的国际经济格局,提升自己的公信力。

  文章认为,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等目标,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避免巨量外汇储备积累可能造成的一些问题,中国的确有必要继续改革,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但是,这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宏观经济管理需求,而不是为了应对任何外部压力。IMF的决定如果消息确实,将反映它对客观事实的中立评估,以及对中国金融与汇率制度改革的认可。如果人民币能够在今年被纳入SDR,这将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走出了实质性的坚实一步,也意味着中国改革与世界利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