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郑永年:反思中国多边主义外交 | |
http://www.CRNTT.com 2015-02-03 10:27:03 |
多边主义是中国崛起的有效途径,但中国对自己的多边主义实践的优势和劣势,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中国践行多边主义已经有年,从以往的实践中,已经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来。 总体上说,中国所从事的多边主义实践,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到现在为止,具有一些特点。第一,中国的多边主义既没有挑战现存秩序,但也没有确立起为其他国家普遍接受的区域秩序。第二,中国所确立的多边组织,不能说没有用处,但其有效性并不令人满意。第三,对相关国家来说,中国所确立的多边组织发生了一些作用,但对自己的国家的发展也并非那么相关。 成效不彰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征?可以从以往的实践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呢?至少可以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缺失有效的话语权。正如内部改革实践,中国的外部开放也少有话语权,就是说,中国总是解释不了自己的实践。很多方面的外交,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外交实践,高层领导一定调子,就不能出现其他的话语了。这是中国制度的制约所致。最显着的例子就是中国正在推行的“丝绸之路”。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国家和印度尼西亚时,就丝绸之路讲了几个重点。这非常重要。但随后中国几乎所有的智库,都在论证这些要点的重要性,好像除了这些要点,丝绸之路就没有其他的了。这种论证式的政策研究,很难确立起中国自身的话语权,机械地解释和解读,并不是有效的政策研究。实际上,这种解释和解读既不能丰富丝绸之路的内核和内容,更会使得其庸俗化。 其次,以运动的方式来推进外交。如同内政领域,中国的各级政府官僚,也总是喜欢用运动的方式来推进外交事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尽管是双边关系,但其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从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到2014年11月的10年时间里,中国已经在全球126个国家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程。这一发展不可说不迅速。但运动式的推进很难一个一个地加以巩固,必然会导致“回潮”。近年来,孔子学院就面临比较难堪的局面,因为一些西方大学开始不再续约办理孔子学院或者孔子课程。在很大程度上,现在正在推进的丝绸之路的情况也差不多,推进的方式给人的感觉也是运动式的。 运动式的推进方式就是经常在不了解他国的情况下,急于求成,采用一些让他国感觉到压力的方式来接受中国。这里,在中国的主观愿望和他国对中国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中国认为,这些项目都是有利于他国的,至少是有利于双方之间交往的,因此是良好的愿望。不过,他国并不经常这样看,他们总是经常从外交、政治、经济、国防安全等方面,综合地评价中国的项目,有时候并不认为中国的项目,是有利于他们的国家利益的。 再次,中国推行(多边)外交的政策知识储备远远不足,往往对运动式的推广方式推波助澜,最终造成“好心办坏事”的结局。以正在进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说,有关国家可以分为三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既得利益者,也就是现在主导亚洲事务的国家,包括美国和日本等。可以理解,既得利益不喜欢、反对甚至抵制新的利益的出现。亚投行被视为对日本和美国所主导的亚银构成了竞争甚至挑战,来自这些国家的反对和抵制也就不难理解了。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