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等待中国版“哈佛”

http://www.CRNTT.com   2015-01-12 13:59:48  


 
信号与掣肘

  “目前国内优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广东省教育厅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巨大的缺口,这可以从每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正呈现出高增长态势,2012年达41万人。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4年)4月获批、8月即招300余名新生可见一斑。”

  2013年年底,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强调,今后对申请新建独立法人、独立设置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严格限制、要求高水平”,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审批措施,此外对申请设立的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大学的外方高校必须是世界名校。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重大信号。然而几乎同一时间,教育部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信息平台上,对停止办学的252个本科以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了公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十年以来,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发展势头甚猛,达到2000余个,甚至很多二、三本院校或地方院校都热衷于中外合作办学。

  但在这些办学机构和项目中,列入国家第一、第二批次,并以独立学校代码单独招生的机构只有四所,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以及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顶层设计上,还有诸多问题,导致大资本不敢进入,而小资本乱入赚钱就走。这导致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乱象频出。”广东省教育厅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第五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上通过了《深圳共识》。与会者认为,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强化依法管理。

  按照教育部政策设计的初衷,国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发挥“鲇鱼效应”,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

  实际上,教学模式陈旧,与实际脱节,“行政化”色彩浓厚等中国高等教育等积弊,早已被不断抨击;另外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严重不足。

  “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经过测算,高校保持现有招生规模,到2020年毛入学率也将上升到36%。剩余的4%主要用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扩大高职招生规模以及用于中外合作办学招生。”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理论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最近在一次会上表示。

  “要在中国办得好一所大学,首先要接地气,根据中国的实际办学。其次,教育者必须实实在在想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能不能办得好,有待观察。很大程度还是看办的人怎么办。光是国外一个品牌,我觉得不行。”吴清辉表示。

  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院长赵彦志坦言,当下非法人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质量保障上存在问题,包括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以及非法人设置办学机构受中国大学的影响等。

  “此外,从调研的情况看,现在非法人设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国外师资力量,在国内常驻的很少,大多数老师跨国飞来飞去。真正能在国内常驻的,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的教师不多,集中授课和网络授课是主要采取的形式。”在赵彦志看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下一步工作的要点。”

  作者:时代周报记者 董萍 发自广州、珠海  2015-01-08 10:57:00 来源: 时代周报(广州)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