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赵灵敏:中国外交应戒除“金主”心态

http://www.CRNTT.com   2015-01-05 10:01:08  


 
  用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和战略上的目的,这种做法并非中国所独有,美国对埃及的援助、日本在东南亚的大规模投资,都是有强烈的政治考量和算计的,并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对中国而言,在自身软实力大大落后的情况下,扬长避短,发挥经济实力上的优势,也有其不得已和合理的地方。再从实际效果看,中国在外交上大把花钱,得到的也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面子,而是确实收获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

  首先缓解了中国和某些国家的紧张关系。一些国家虽然不认同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某些具体做法,但在订单和援助的诱惑下,考虑到国内的经济需要,往往会就某些问题与中国缓和关系;其次是在一些国家培养了一个对中国友好的企业家阶层,在双边关系发展不顺利时,这些企业家往往起到了居中协调、替中国说好话的作用。这一点在1990年代,美国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说,在中美关系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美国大型企业都是中国最坚定的支持者,和两国关系最有力的推动者。

  另外,订单外交帮助中国实行了一些地缘政治目标。目前,中国的原油对外依赖度接近60%,2013年9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原油的海上运输,几乎全部都要途径马六甲海峡。在目前中国海上军事力量不强、国际航行安全主要由美国保证的情况下,中国投资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特港和科伦坡港、孟加拉国吉大港等基础设施,就不仅是一种商业投资,更有强烈的地缘政治意义。

避免当冤大头

  然而,经济外交并非万能,过去中国勒紧裤带无偿援助他国,最终却当了冤大头,双方反目成仇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中国要用好经济外交,以下几方面必须注意:

  首先,应该戒除“金主”心态。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形成了以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风气,不相信世界上有超越金钱的价值。尽管很多人对这种状况不认同,但又不自觉地受其影响,举国上下都相信有钱好办事、钱能摆平一切。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到了外交上,就表现为一切问题都用钱来解决、相信订单和援助能买来友好、我出了钱我就是老大,而忽略了其他外交手段的精进。要恢复朝贡体系、在俄罗斯还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大谈如何援助,都是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金主”心态的反映。

  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经济外交都会是中国外交最重要的手段,但中国可以当“金主”,却不能有“金主”心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精神的契合是最高境界,酒肉朋友注定不能长久。到目前为止,尽管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曾拜倒在中国订单的石榴裙下,但订单带来的好处是短暂的,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友好也是脆弱的。看在钱的份上,有些国家可能会暂时做一些妥协,但很少会真正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政府换届后甚至就在同一届政府任内,原本做出的妥协往往会发生变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