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王建民:当前台湾“公民运动”的主要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14-12-09 09:15:05  


太阳花学运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2月9日讯/国民党在这次台湾地方选举中惨败,是诸多原因叠加的结果,绝非一个单一原因所能决定。其中台湾近年来“公民运动”的发展以及新公民力量倒向绿营与所谓的“在野大联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观察近年台湾“公民运动”的发展,具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显着特点。

  一是广泛性。近年台湾发生的“公民运动”抗争事件,涉及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任何争议事件如征地、拆迁、环保、并购、两岸协议、意外事件(“洪中丘事件”)等,都可能引发“公民运动”或抗议行动。

  二是“反政府性”。受近年中东、中亚、北非等地区反政府运动的影响,台湾“公民运动”具有明显的“反政府性”,什么问题都归罪于当局,将批判与攻击当局作为重要目标,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则成为“公民运动”反对的头号目标。在“太阳花学运”中,青年学生公开打出“拆政府”的口号,不仅是“反政府”,而且是要“推翻政府”,因此会有暴力占领“立法院”、冲击“行政院”甚至试图抢占“总统府”的举动。台湾“公民运动”冲击当局行政机关,“太阳花学运”不是第一次,近年来已先后发生多次事件,其中激进学生曾翻墙冲击当局“内政部”,成为“反政府”暴力行动的重要开端。

  三是暴力性与庸俗性。台湾“公民运动”已偏离真正的理性诉求、和平抗争,呈现出非理性、主张诉求极端化与行动暴力化的倾向。一些激进青年与抗议人士经常使用暴力手段,包括语言暴力与肢体暴力,发生多次诸如向台湾地区领导人或高官“投鞋子”之类的攻击或羞辱事件。台湾这种“公民运动”的粗糙性、暴力性,这种背离民主政治的行为,充分显示台湾还未进入所谓的“后现代社会”。台湾“公民运动”的语言暴力更是日趋严重,飙脏话已成为台湾“公民运动”进程中激进青年的普遍作法,也让外界认识到当今台湾“公民运动”的语言暴力泛滥与庸俗化、下流化趋势。这与台湾标榜的文明社会有很大差距。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