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读书改变命运”,还对吗?

http://www.CRNTT.com   2014-06-30 13:57:20  


 
机会与改变

  每年随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起寄送到新生手中的入学报到手册中,都会附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凭着这份表格以及院系、学校的认定,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以及各种困难补助。但是周静并没有将那份调查表带来。她担心,被贴上“家庭经济困难”的标签之后,会招来他人异样的目光。“心里带着这份担忧,再加上周围都是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非常优秀的学生,有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自卑感涌上心头。”她心里开始形成了一道坎,把自己与周围的人隔离了开来。

  辅导员多次找到周静谈心,帮她解开心结。最后,她选择了接受学校的帮助。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对周静而言,作用十分关键。

  2006年入学的李明一开始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寻求帮助。他的父母共生养了五个孩子,父亲多年来一直身体不好,而在他考上大学之后,病情加重。李明大二那年,因为经常要请假回家探望父亲,辅导员得知了他家里的情况,建议他申请助学金。父亲后来病逝,这笔资助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帮助非常大。

  接受助学金之后,周静加入了复旦大学本科生助学成才家园。在那里,周静结识了很多与自己的情况类似的朋友。相似的经历让他们彼此之间更能够敞开心扉,而各自的故事也是相互鼓舞的一种动力。“其实一开始我是挺排斥这个地方的,但是后来我收获了很多,找到了情感支持和归属感。这里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接受帮助的同时更可以帮助别人、传递爱心,让我觉得自己也是生活的强者。”

  据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薛海霞介绍,复旦大学本科生助学成才家园成立于2008年,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从而充分实践学校的“双助理念”,提供成才辅助的平台。家园给他们提供各种培训,例如会教他们如何在公众面前做好一个展示,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也会组织支教等公益工作,将社会的正能量传递下去。

  大二时,周静成为一个学生组织的核心骨干,这对她而言,无疑是一个转折点。她逐渐发现自己很喜欢学生工作,于是加入了复旦大学“人才工程”预备队。“我挺想当一名辅导员的。”周静说,“我接受了别人的很多帮助,我想将这份感动传承给更多人、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同样是大二的那一年,一个免费赴墨西哥交流的机会摆在了周静的面前。“对当时的我来说,一个是家庭的条件不允许;另一方面,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会出国,那是一件太遥远的事情。”幸运的是,在院系推荐的四个人中,周静获得了这个机会。在墨西哥交流的日子里,每到一处周静都会拿出笔记本记下沿途的点滴见闻。虽然交流的日子还不到一个月,但是带给周静的震撼是无以言表的。

  薛海霞告诉记者,2010年起,复旦大学开展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赴境外交流项目。与一般的出国交流项目不同,这个项目全部由学校负担相关的费用。这一方面旨在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希望让他们更多接触与欣赏多元的文化。“如果只是依靠这些学生自身力量的话,这样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可能很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