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对八项规定“误判”致数百名官员折戟

http://www.CRNTT.com   2014-06-29 09:41:02  


习近平甫一上任就提出八项规定。
  中评社北京6月29日讯/知名评论员邓聿文撰文《对八项规定“误判”致数百名官员折戟》指出,对于一些掌握着资源、“见多识广”的实权部门及其领导来说,中央的八项规定及新领导的垂范,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不必当真。但从2013年审计报告移送案件数量远超上年来看,可以说他们对新领导整治官僚作风的决心是一种“误判”。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话用在内地每年审计报告公布的问题和案情上很贴切。“花相似”指的是审计报告每年发现的问题都差不多,“人不同”指的是涉及到问题和案情的人每年都不一样。

  2013年的审计报告已于6月25日由国家审计署发布,在审计的38个中央部门单位及389个所属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中,半数以上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存在问题,包括“三公”经费超标、违规盖楼和办公用房超标、动用财政资金发“福利”等违反财经制度规定现象。其中,28个部门在“三公”经费使用上都违规。审计署已向有关部门移送了314起涉嫌重大违法违规的案件,比2012年的175起增长不少。这些问题和案件都发生在新一届领导人大力倡导纪律和节约之后,由此可以一窥内地官场的真实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资金使用中发现的案件主要发生在行政管理权或审批权集中、掌握重要国有资产资源的部门和单位,群体性腐败问题严重,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还特别提醒,权钱交易收益出现远期化趋势。

  例如,314起案件中,有112起是“串案”、“窝案”,涉及760多人,其中31起案件有主犯的近亲属参与。这类案件大多以一名或几名公职人员为核心,以其掌握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支撑,案件链条往往牵扯十几人或数十人,有的涉案人员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有意培植利益关联方“代理”作案,有的将原本可以按正常程序开展的行政审批等事项,指定中介方介入协助,并最终从中介方获得利益回流。在股权转让、招投标、资格申请、投融资等业务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审计发现此类案件80多起,涉及200多人。还有一些案件的主体,把过去直接的权钱交易,变相为投资入股、业务垄断、矿产开采等隐性利益,有的在位时只“帮忙”不收礼,待离职后再兑现;有的将部分违法所得投入公益事业树立“道德”形象,或谋求政治地位。可见,犯罪形式也在花样翻新,“与时俱进”。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