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反商”氛围令台经济雪上加霜

http://www.CRNTT.com   2014-05-14 09:31:01  


本次反服贸学生团体核心人物林飞帆(右)和陈为廷。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讯/资深评论人朱穗怡撰文《“反商”氛围令台经济雪上加霜》指出,当台湾陷入政党恶斗、社会对立、抗争暴力化的窠臼,其多项重大经济政策势必受阻,使本已落后新加坡、韩国、香港等亚洲其他三小龙的台湾经济雪上加霜。但“恐中反中”思维却令民进党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做出损人不利己的错误决定,更严重阻碍了台湾社会的经济发展。

  岛内“反服贸”、“反核四”运动刚偃旗息鼓,“反自经区”运动又死灰复燃: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最近结束“反核绝食”,但又提出“新目标”:要求民进党阻止“立法院”通过“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下文简称“自经区”);坊间团体“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声称“自经区”是放宽陆资入岛、影响生态环境、鼓励圈地征收、破坏租税公平的第二个“黑箱服贸”,还向马政府下战帖,要求辩论。

  服贸、核电、自经区都是攸关台湾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但民进党人士和岛内部分民众却接二连三地发起“反对运动”,台湾社会弥漫着一股诡异的“反商”气氛。当台湾陷入政党恶斗、社会对立、抗争暴力化的窠臼,其多项重大经济政策势必受阻,使本已落后新加坡、韩国、香港等亚洲其他三小龙的台湾经济雪上加霜。

  今年3月当岛内部分人组织的“反服贸”运动“如火如荼”之际,一些原本有意与台湾签署双边经贸协定的经济体纷纷打退堂鼓,认为台湾社会还没有做好市场开放的准备,担心岛内“反对全球经济自由化”的思潮不利外资营商。对此,民进党人士却抛出“外资却步正好可成为台湾在地经济的推动力量”的谬论,认为台湾无需与韩国比较签署了多少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只要台湾能发展创新产业就能增强竞争力,推动“在地经济”就无需看他人脸色。这种思维只适合以前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但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台湾2300万人口的小岛市场并不足以消化岛内生产出来的商品,由此便必须出口、扩大市场,才能把业务做大、做强、做久。即使台湾业者能生产出别具一格的新产品,但如果出口到别的国家和地区时仍缴交较高的关税,竞争力无疑大减。这也是韩国近年积极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原因。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