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甲午年谈中日交恶的背景与日本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3-07 08:59:30  


  中评社北京3月7日讯/学者卓南生撰文《甲午年谈中日交恶的背景与日本走向》指出,日本民众从“反战”、“恐战”、“厌战”到逐步“认可”(?)或对安倍政府急速向右转感到“无奈”,正是保守阵营战后长期以来营造的“舆论空气”的结果。

  在领土问题争议上,1996年日本官方对华态度的微妙变化,是悄悄地(或者说是试探性地)露出了“否定(搁置争议)共识”牌。

  针对时任中国驻日大使徐敦信就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团体在钓鱼岛修建灯塔提出的抗议,时任日本外务次官林贞夫的回答是:“尖阁诸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从未同意将领土问题搁置处理。”

  不过,也许是意识到这一否定共识的言论来得过于突兀,素来不忘“国益至上”的日本各大报都小心翼翼地将此新表态缩至最小栏寸的新闻处理,《朝日新闻》则索性只字不提外务省官员否定共识的态度。

“重新定义”为“否定共识”壮胆

  日本当局为何沉默了近20年,突然试探性地抛出了“否定共识”论呢?就亚太形势而言,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日相桥本龙太郎于1996年4月17日签署了为安保重新定义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就日本国内政治而言,是紧随着1993年、1994年日本政坛的大洗牌,细川护熙的“非自民党联合政府”的诞生和村山富市率领社会党投奔自民党阵营,成立“脸孔为社会党、身体是自民党”的“二不像”联合政府之后,日本政坛已逐步进入了“总自民党化”,也就是“总保守化”的时代。

  美日安保“重新定义”的重点有三。其一是两国的“假想敌”,已从昔日的苏联,转为今日“崛起中”的中国;其二是再度确认华盛顿推行“以日制中”的政策;其三是将原有美日两国安保条约涵盖的范围从“远东”扩大到“亚太”。正是在美国为日本“壮胆”的背景下,日本保守论客有针对地重搬战前的“天无二日论”。日本外务省官僚抛出前述的“否定共识”牌,显然是与被视为美日安保条约变质的“重新定义”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日本的保守论坛已经开始有人将注意力从日俄争执的“北方领土”转为“南方领土”(即钓鱼岛纷争)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