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亚洲政党政治为何转型为街头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4-01-21 09:34:15  


 
  其次,亚洲的精英民主时间不够长,在精英之间往往既没有形成游戏规则,对各种事务也没有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精英之间如果发生矛盾,不能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的话,各方都会走出议会而诉诸于社会。一旦超越议会这个制度形式,政党政治很容易演变成为街头政治。

  再次,亚洲国家和地区从一开始就一步到位实现了大众民主。一步到位既是后发展民主的优势,也是其劣势。说是其是优势,亚洲国家和地区民主化的过程要远远短于欧美国家。欧美国家的民主是长期历史的产物,不仅和各类精英之间政治斗争相关,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关。在早期,西方的选举权仅限于精英,选举权只是在一战、二战之后才逐步扩展到普通男性公民、妇女和少数族群等。

  但亚洲在民主化的时候,已经没有西方渐进主义的条件,选举权一下子就普及到所有合格选民。更为重要的是,民主是外来的产物,是政治精英间纯粹政治斗争的产物。在西方之外,民主往往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反殖民地的产物。这些国家的精英大多是由欧美培养,接受了欧美的思想,他们回国之后,往往成为反殖民地的主力。在反殖民地运动结束,获得国家独立之后,往往试图学习西方,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不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往往只有西方的制度形式,没有制度实质,民主制度根本运作不起来。

民主一步到位的弊端

  西方的民主路径是“先富而后民主”的渐进过程,亚洲很多国家往往是普选权一步到位的“穷而民主”的激进过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的情况就实现了民主。随着民主教育的普及,人民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就民主本身来说,这应当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在于低水平的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不了普通人民高涨的权利。从经验看,民主政治不仅没有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时候往往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严重的制约。这些国家因此面临一个困境,即人民权利意识高涨,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实在没有办法帮助人民实现权利。并且,民主权利高涨的社会群体,很容易被少数政治精英动员起来,容易走向暴力。

  这样,人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为什么亚洲的政治人物往往脱离政党政治、走出议会,走向街头政治?这里既有精英条件,即缺失民主意识、妥协精神,也有社会条件,即存在着一大批民主意识高涨的社会群体,试图通过街头运动来获取他们认为应当属于他们的利益。当精英和大众都相信通过街头运动,可以获取议会政治所不能得到的东西的时候,街头运动就具备了巨大的动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度设计就成为关键。一些制度设计是可以解决这个困局的,包括前面所列举的西方一些制度设计,如上议院和法团主义等等。很可惜的是,这些制度设计在亚洲国家往往变得不可能。(当然,在大多数后发展国家都是如此。)为什么?在先发展国家,往往是先国家制度建设,后民主化。西方近代国家制度建设,大都是在精英民主时期就完成了,很多国家制度,甚至在精英民主之前的贵族专制时期就已经完成。西方的民主化是国家制度的民主化,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其他国家制度基础之上的,是制度的延伸。尽管从理论上说,国家制度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但从经验层面看,大多基本国家制度如果不能在民主化之前建立,在民主化之后就没有机会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