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叶檀:三中全会基本摆脱权贵与民粹

http://www.CRNTT.com   2013-11-21 11:30:33  


 
  正在某些国际投资者怀疑中国是否会在民粹势力的影响下继续开放时,三中全会公报明确否定闭关锁国之路,公报没有提及万众瞩目的房地产,没有提到多少金融改革,却较大篇幅地提到了自贸区。

  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再次提升,这是中国经济开放的前沿,也是政府进行负面清单管理、向市场放权的尝试,而在自贸区中的公平规则,将由更具有尊严的法律进行底线保障。
 
  在实行市场机制的同时,中国宣示不再闭关锁国,而会融入世界经济链条中,实现资源、货物的高效配置。国内游戏规则与国外规则、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自贸区等试验田再次担负重任。中国前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以开放促改革,这一次开放再次被突出。

  在关于市场化的经济议题上,市场派人士可以得到暂时的满足。
 
  公报强调了市场的作用,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以往一直在各种文件中被强调具有基础作用,而现在则是决定作用,说明在经济中市场原则高于其他原则。
 
  从这一圆心出发,未来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都会向市场化的目标前行。不少人疑惑未来房地产市场为什么没有着墨,相信会有细则出台,既然由市场主导,政府通过税收与货币改革激励机制,远离市场定价机制,做好保障房供应,其他的交由市场选择。这是市场派人士多年的心愿,政府之手退出市场,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
 
  市场导向必然牵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剥离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行政体制改革,打破交易壁垒,可以预料,随着政府逐渐远离市场,审批项目的减少,以及对公务员的监管更加严厉,未来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的现象会有极大的缓解,鼓励创业与创新,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让人欣慰的是,法律的尊严被强调,其中暗含的意义是,市场的边界由法律划定。在一个章节中,公报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而在另一个单独的段落中,则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这似乎意味着法律在一定程度上解脱束缚,部分独立——当然是在党的领导下——而民众的生命权、财产权等各项权利将得到一定的保护,各部门、地方政府不能肆无忌惮借助行政执法之手剥夺民众的各项权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