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刘植荣:欧美学生作文与国内作文差异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3-08-21 15:38:15  


 
5. 法国人教我学《论语》

  我在巴黎读书时,一天晚上,与两名法国学生一起去国际大学城看朋友。他住在东南亚楼,一进门,见大厅正面墙上用中文写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就用法语给这两名法国学生解释这两句话的含义。尽管我口若悬河讲了个眉飞色舞,可他俩却皱着眉头疑惑不解:在课堂上学习,回去再拿着课本、笔记复习,天天这样学呀背呀,怎么会感到快乐呢?

  老外的疑问让我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忐忑不安起来,第二天便去蓬皮杜文化中心查阅相关资料。我看了一本洋人翻译的《论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样才会感到快乐。

  我恍然大悟。是呀,就拿国人学英语来说,课上讲语法,课下背单词,谁会感到其中有快乐呢?要不是高考有英语,大学毕业不过“四六级”拿不到学位,谁会下这么大的工夫学它呢?

  我在国内大学读书时,一次到西安机场实习,当时机场租用了三架罗马尼亚的“伊尔”型飞机,随飞机来的有几个罗马尼亚技术专家,我经常用英语和他们交流,并解决工作上的一些问题。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实践中使用英语。自己能用英语和老外交流了,在英语上下的功夫没有白费,这时的我才感到无比喜悦。

  有一次,我给上六年级的女儿辅导功课。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17课是《〈论语〉十则》,课文的第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脚注对“时习”的注解是“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我对女儿说,书上讲得不对,这里的“习”是“练习、实习、实践”的意思。可她根本听不进我的话:“书上白纸黑字印得很清楚,老师也是这么给我们讲的,怎么会有错呢?”

  于是,我就把在法国的故事讲给她听,可她还是满脸无奈地说:“不管老爸您讲得多在理儿,可考试还是以书上的为准呀,不按照书上的答题就算错!”我只好与女儿妥协:“你按照我讲的去理解这句话,考试时还按书上讲的答。”

  这些年来教育部门刮起了传统文化风,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多了起来,相信教材里有不少内容会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一样误人子弟。

6. 欧美学生的教材,都放在教室不带回家

  有高考考生的家庭,孩子高考结束后,都会整理出一箱箱的“教辅”来。其实,中国学生就是被这些“教辅”害苦了。

  我过去学英语时,请求移民英国的亲戚寄一套英语教材来,我知道,他家儿子在读大学,女儿在读初中,一定有用不到的英语课本。亲戚告诉我,教材都是政府提供的,在学校里公用,不往家带。这位亲戚便到旧书摊为我买了一套学校替换下来的英语教科书,封面的背面印有学校的印章,印章小面一张小表,列着使用过本书的学生的名字。

  美国也是。一次,我对美国的朋友说,把孩子用过的教材给我寄几本来。她说,从未见过孩子的教材,教材都在教室里放着,是学校免费提供的,循环使用。

  你看,欧美国家的学生放学后不但没有作业,连课本都不往家带。那他们放学后干什么呢?去图书馆。

  欧美国家的图书馆都联网,不管是大学的还是社会上的,所有图书馆都在一个网络系统内,任何人都可以在本市任何图书馆借书,看完后在本市任何一个图书馆还书,图书馆关门也没关系,门上有个还书的洞孔,把书塞进去即可。

  由于图书馆为读者的借阅提供了极大便利,学生放学后或周末就可以去图书馆找自己喜欢的书,即可带回家看,也可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看,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满足的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国中小学生很少有去图书馆的,因为总有做不完的作业和堆积如山的“教辅”已经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外国学生最喜欢作文,因为这是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通过作文,把自己的新鲜想法表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得到同学们的赞扬。而中国学生,大多害怕作文,总觉得肚子里没词儿。写作练习就是模仿“教辅”上的范文,考试就靠背几篇范文,运气好的押上了题目,就可以得高分。这样的教育就是逼着学生写“假大空”文章。

  其实写作是很轻松自然的事情。2006年4月27日,我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写文章就像放屁。放屁是人的自然生理现象,吃的东西在肠胃里消化会产生甲烷气体,压力大了,就冲了出来。同样,写文章是人的思维的自然流露,有了想法,不吐不快,写出来就轻松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