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四大因素推动中国重回通胀上升期

http://www.CRNTT.com   2013-02-20 08:41:06  


 
  文章认为,短期而言,经济增长愈加确定而通胀仍相对可控,政策也将相应保持稳定。然而,市场普遍认为今年通胀将延续温和上升的趋势,在经历平缓的上半年后,下半年或需对通胀风险提高警惕。事实上,PPI的持续回升,也预示了此后的CPI增速可能进一步上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调研时就指出,物价问题任何时候都不可低估;2月4日在商务部调研时他又强调,要保持当前物价稳定。央行2月6日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此也有所反映——“管理通胀预期”的表述变成“控通胀”,显现出对通胀压力的警惕。

  文章分析,推动今年中国通胀重回上升周期的关键因素不外乎以下四个:

  其一,劳动力等成本因素的上升。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中,除传统意义上的刘易斯拐点及人口红利消退外,还有新一代农民工的诉求升级。除劳动力成本之外,原材料、水、电、土地等成本的上升也成必然趋势。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的劳动人口为9.3亿人,比上年减少了345万人,这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第一次出现劳动人口的绝对下降。对这个信号可能带来的影响,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

  其二,流通费用下降难度较大。国家发改委2月4日通报称,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据调研,2012年物流企业人力成本平均增长15%至20%,燃油价格相当于2000年的3倍左右,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上下,多数企业资金使用成本超过利润总额,大中城市物流业用地及仓库租金再度上涨。此外,中国目前生鲜产品的流通费用占总成本的70%,比国际上高出20多个百分点,这其中又以新鲜蔬菜销售最为典型。要降低物流成本,最根本的还是应大幅降低或取消公路收费。但当目前房产调控导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之时,再从高速公路收费上对地方断粮,必然遭到很大抵触。短期来看,大面积降低流通费用的可能性不大。

  其三,庞大的货币存量。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今年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9.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分别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高2.1个和3.5个百分点。在如此庞大货币量的支撑下,通胀压力难言消退,还需要经济增长予以进一步消化。

  其四,全球主要经济体竞相释放流动性,潜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容小觑。

  文章最后说,一言以蔽之,对于中国今后的温和通胀状态,国人应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政府需从根本上提升中低阶层的收入,保证百姓收入增长幅度跑赢通胀。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