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缅甸铜矿事件背后的政治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2-12-20 11:34:23  


 
  学生和僧侣的结合是缅甸社会运动的一个特色。2007年,缅甸油价突然大幅度上涨,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当时,一些大学生就成立学生会开始了政治活动。随后数以万计的僧侣就走上了街头。从要求降低物价逐渐改为要求军政府下台。“金黄色革命”最后被军政府武力镇压而告结束,许多学生与僧侣也被投入大牢。

  2012年初,这群2007世代的学生和僧侣被释放出来了。然而在88代学生领袖与昂山素季的面前,他们显得黯然失色。此时莱比塘铜矿事件的出现成了他们重要的政治筹码——为人民的权益而斗争。纵观铜矿事件的发展,可以发现与2007年“金黄色革命”的发展逻辑是一样的:先是在2007世代学生的主导下将土地赔偿纠纷升级为环保与政治问题;然后再由僧侣出动向政府施压。遗憾的是政府也采取了与2007年相同的措施——武力驱散。

缅中成众矢之的

  武力并未使事件结束,相反却引入了更多的政治势力,使事件从此彻底政治化。缅甸政府从始至终将此事定性为非法示威活动。昂山素季发言小心谨慎。88代学生组织拒绝参与特别调查委员会。而在北方与政府交火一年有余的克钦独立军、在西部面临着种族、宗教骚乱的若开民族进步党强烈谴责政府的武力行动。东北部掸邦作为中缅贸易的最大口岸,掸族民主党、禅族民主同盟(1990年大选仅次于民盟的第二大党)此时却联合声明掸邦尚不需要引进中方投资。所有的行动都说明铜矿事件已成为各方势力捞取政治利益的资本,而缅甸政府与中资企业成为众矢之的。

  缅中两国都应从此事中获取经验。如何平衡各方势力,以确保政治和社会稳定将成为缅甸政府今后的重要任务。中国也应反思,改变以往粗放式的投资以及高高在上的“恩人”心态,与缅甸各方势力建立良好沟通。

  毫无疑问,莱比塘铜矿事件考验着昂山素季与缅中两国政府的政治智慧。其结果如何将会对缅甸未来的政治走向、投资环境与缅中关系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作者曾任缅甸《金凤凰》报编辑部主任,现为中国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生。

相关链接:中资缅甸铜矿在遭抗议 

  2012-12-19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缅甸当地民众再度抗议中资铜矿项目

  近几月,缅甸北部蒙育瓦的中缅合资莱比塘铜矿持续受到当地村民、学生和僧侣的抗议。法新社12月18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缅甸北部再度发生反对中资铜矿企业的抗议。

  一位参加抗议活动的僧人通过电话告诉法新社,在蒙育瓦有约200名当地居民在公路旁举行了和平示威。他还说,自12月12日以来,抗议者就在路边搭起了帐篷。数周前这里的示威活动曾被缅甸警方镇压,有数十名抗议僧人受伤。

  事后有关部门作出了道歉,并组成了一个由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为首的委员会调查此事。当地人权组织呼吁铜矿停产,进行土地征用以及环境影响的评估。

  据了解,该铜矿项目由万宝矿产(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作为亚洲最大的湿法炼铜工程,莱比塘铜矿是中缅矿业合作的大手笔,总投资超10亿美元。

  针对外电有关当地人抗议万宝公司破坏耕地、污染水源、亵渎佛教寺院的说法,环球网此前赶赴缅甸采访了解发现并不属实。就法律而言,莱比塘铜矿所在地区早在2001年被缅甸政府划为国有矿用地,搬迁、用地的赔偿标准,均由缅甸各级政府、经控、当地民众共同议定。而莱比塘铜矿矿山上的一处佛教遗址外形完好,立于山包之上,周围山体已被挖平,与外媒报道情况亦不相符。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拥有三大国际标准认证,绝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该项目之所以面临巨大“民愤”,与缅甸国内的政治转型是分不开的——一系列缅甸民主势力开始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角,他们需要“搭台唱戏”,争取国内外支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