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留学低龄化,谁的喜剧?谁的悲剧? | |
http://www.CRNTT.com 2012-10-17 15:08:11 |
2012年9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显着,直接出国读中学的人数也大幅增长。(10月14日《燕赵都市报》) 教育既然存在市场竞争,学生当然也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与自由。如果“不差钱”,也没有外力的干预,再有点上进心,笔者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更好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去深造——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提升的权利。至于哪种教育环境是“更好的或更适应自己”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纯属个体价值范畴,不容他人诛心。 不过,从“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的数据与“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显着”的调查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负笈出外已是不争事实。这一结论当然有论据支撑: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统计,2009年,中国有2.6万名学生赴美读本科,2010年这一数据增长到3.9万人,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据更是飙升到5.7万人。窥一斑见全豹,由于“赴美留学生”这一样本容量极具代表性,用“越来越多”来形容中国留学生毫不为过。 日益增长的留学生数据,对输入国来说是一出喜剧。一来,本国对留学生进行价值输出,培养其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并通过留学生的宣传来提升本国竞争力;二来,留学生的输入拉动了本国GDP的增长。首先,留学生的学费不菲。几年下来,没个100万根本读不下来;其次,留学生日常消费额也非常高。英国《卫报》曾给出数据:中国学生(在英国)每年花费高达2万多英镑(约合20多万元人民币),而一个英国本土的本科生每年只会给大学带来7000英镑的收入。如此鲜明的对比让其慨叹:“吸引中国留学生,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留学对输入国而言已然是一项产业。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