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中国属于巨国模型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11 08:48:49 |
中国网发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文章分析,一方面,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将伴随着一些原来增长过程的“终结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人力资本制约。人口红利经过顶点之后,将面临向下的收敛趋势。与此同时,低成本劳动力相对优势将逐步消失。二是资源环境制约。特别是由于大宗原材料与能源定价力量的缺失,导致中国在资源博弈的国际市场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同时环境问题迅速上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此外,若干发达地区原来依靠土地批租方式取得大宗收入支持本地实施发展战略的模式,也随着“地皮”限制而难以为继。三是从生产力物质层面上升到人际关系、生产关系层面的一些制约因素的凸显。例如,分配关系、财产关系以及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社会问题的矛盾压力。这种制约往往把我们处理经济问题的可能边界与弹性空间大大压缩,使经济问题更容易“政治化”。四是原行政、政治体系中某些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适应程度明显上升。 诸如此类的各种因素交互影响、综合作用,将会给中国经济社会运行带来很大压力和制约。比如“潜在增长率”下降、“幸福感挑战”升级、社会矛盾继续凸显等。 但在另一方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能够对冲下行因素的力量。 首先是城市化率的上升所带来的成长效应。虽然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0%这个标志性临界点,但根据其他经济体的经验,城市化率要一直上升到70%-80%的区间才会相对稳定下来。这一过程必然会带动物质产品加上金融资产的资本潜力进一步释放,以及人力资本、土地资源资本化等诸多潜力的释放。特别是人力资本潜力,对经济的继续上行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其次,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具体落实,将使新兴产业发展带有明显的高科技化、技术密集等特征,并促进传统产业也实现必要的升级换代。其中,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等三大生产力要素与科技之间,并非表现为简单的并列、加总关系,而是在三大要素之上施加一个科技的乘数,科技以乘数作用使生产力升级换代进一步解放,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这体现的正是中国的后发优势,因而也正是维护和支撑中国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希望所在。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