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经济未来着陆点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12-08-03 08:20:35  


  中评社北京8月3日讯/近日,部分地方政府采取以补贴企业亏损的方式,要求亏损企业继续生产,以免GDP数字难看。由于陷入亏损的企业大都身处产业链中低端,且缺乏核心技术等政策,市场担心这些稳增长举措虽可立竿见影,但却遮盖了未来中国经济将如何着陆的本源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评论文章表示,随着近年来欧美制造业持续回流,中国制造优势是否可持续的讨论,已升级至对中国经济未来着陆点的反思。最近国内外媒体就中国制造业的出路问题展开了激烈争鸣。如美国福布斯刊载奇点大学VivekWadhwa的文章称,中国经济的真正威胁是制造业泡沫,即人工智能、3D打印和纳米技术等对全球制造业的重塑,将冲击中国廉价劳动力主导的制造业布局;美国《外交政策》也刊登日本学者静中闻竹的《制造业未来在美国,不在中国》文章,表达了类似观点。而新华社等国内媒体则据理反驳,认为美国媒体唱衰中国制造,是美国媒体对该国“实体经济空心化”的群体性焦虑。

  文章分析,尽管国外媒体断言中国制造泡沫有些静态的夸大,但中国制造优势收敛已是不争之事实。毕竟,随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国内工资上涨和日益高企的要素资源对外依存度等,已使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难以为继,中国难以有效维系资源和需求两头在外的制造优势。而全球金融危机抬高欧美失业率,增加欧美劳动力工资弹性空间,从而在欧美劳动生产率数倍于国内的情况下,部分欧美制造资源回流在所难免。未来部分制造业将逐渐转移至要素资源丰富地区,以降低要素资源航运等交易成本,部分则将逐渐转移至就近消费市场的地区,以降低产成品的国际贸易成本。

  不仅如此,目前全球正在兴起的制造和需求革新,也给中国制造业态带来了冲击。其一,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有效降低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成本,提高制造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而且有助于降低制造资源的耗损值,降低制造环节的整体成本,提高资本边际收益率,甚至使制造业走出规模效应递减束缚。即未来制造业的知识密集化,将对劳动力的吸附能力日益下降,廉价劳动力将难以与智能化的制造产能竞争。

  此外,国际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变革,削弱了中国制造基于批量化规模生产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即廉价劳动力优势,降低了制造产能的市场敏感性,使之难以适应小批量的制造业态。而人工智能、3D技术等则有效契合了需求变革,如通过3D技术消费者可自行设计款式和商品参数等,并向人工智能化制造产能下单,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