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郑永年:中国教育哲学的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10:39:02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

  但说到底,能够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改革呢?这些年来,已经进行了那么多的改革,但并没有很大的成效。大多改革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必须同时进行两件事情。首先是确定改革的目标,其次是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改革的目标不能过多,过多就不是改革了。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专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专业主义应当是教育哲学的核心。现存教育制度和专业主义背道而驰。我们并不认为,如果目前的局面继下去,中国能够建立专业主义;但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也不能另起炉灶。也就是说,专业主义的确立不得不面对现存体制,是要通过改革现存体制来确立专业主义。如何在现存体制下确立专业主义呢?我们认为,这个突破口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寻找。

  首先,现存的教育体系可以通过改革和调整工资结构而转型,形成一个有利于专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工资结构。现在在教育学术研究领域,国家的投入越来越大,知识创新能力则越来越弱。这是为什么?主要是经济资源在这里扮演了控制的作用,而非知识创新。现在一个教育者或者研究人员的基本工资很低,凭借基本工资还不能过体面的生活,更多的收入就要靠申请政府或者外面的各种资金。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能够提供给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中国的这种收入分配制度,貌似鼓励研究和知识创新,但实际的效果刚好相反。在其他任何国家,教育者和研究者的主要甚至是全部收入是基本工资,尽管也鼓励他们去申请政府或者其他资金,但他们凭借基本工资可以维持他们的体面生活。这样,他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做思考,去研究。中国的工资制度与其说是鼓励独立研究,倒不如说是政治行政控制,就是说,资源分配成为有关部门控制教育者和研究者的有效手段。如果像其他国家那样,把工资结构改变一下,总体工资水平不会有多少变化,但其对知识界的影响则是巨大的。这种改变,受到影响的是教育界的少数当权者的巨大利益,但收获最大的是知识界和知识本身。

  同时,中国的教育和学术评审制度必须重新设计。和工资制度一样,现行的各种评估体系,完全是教育部门为了管理来设计的,而不是用来鼓励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很多评估体系从国外输入。在国外,它们是专业主义的表现,是同行的行规,或者是为了鼓励知识创新和进步而设定的制度。但这些东西到了中国,则演变成为官僚主义的产物。因此,教育和评审制度的设计,必须从官僚手中转移到专业人才手中。教育和学术评审,应当是自治的组织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而不应当是官僚控制专业主义的机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