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赫钦斯与芝加哥大学名著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2-07-03 09:14:58  


赫钦斯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主持了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激进、最彻底、最全面的通识教育改革。
  中评社北京7月3日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赫钦斯认为,学生应先接受自由教育,先具备一个“人”的条件;而后才接受专业教育,再养成其专门的职业才能。这种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古典名著来进行。此间中国周刊日前登载文章“赫钦斯与芝加哥大学名著教育”:

  1929年11月19日,赫钦斯就任芝加哥大学第五任校长。这是芝加哥大学建校以来第一次正式的校长就职典礼。就职典礼隆重宏大,连创始校长哈珀都没有机会享有这样的荣耀。

  赫钦斯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芝加哥大学今后发展的一些初步观念和设想:突破系科界限形成大学共同的事业和项目,注重整体而不局限于院系;延续自由传统,用新观念进行教育实验,加强本科生教育。很少有人预料到,这些计划将成为大学乃至全美争论的开端,尤其是采用西方名著课程来培养新型大学生这一计划。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和垄断资本主义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社会进入金钱、权力和利益相勾连,注重市场、实际和效用的时期,这些特性也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从而产生了诸多乱象。

  当时美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教育实施上日益趋向科学教育、职业教育及专业教育,实用重于学术。在课程方面,大多数高校过分迎合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注重提供给学生实践工作的训练。在教育评价上,大学教育评价也日渐流于形式化、数量化和机械化。学分制、成绩等级、修业年限等数字纪录,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

  在研究方面,大学为了配合社会、经济、工业的需求,研究的主题热衷于实用,侧重科学工业方面的专门研究,并积极转向经验性实证研究;大学系科为满足这些需求,愈分愈细,研究题目,日益偏狭,形成大学各学科之间的隔阂与孤立;强调人性教养的人文学科地位一落千丈,即便存在也作为专业研究的领域而不再是陶冶教养人性的内容。各个公私立大学,为提高自己的声誉,争相以高薪延聘能吸引资源的名教授,而不管其教学能力、研究项目是否适合本校,不问其是否能真正担负对学生智性陶冶的责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