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致命的“空气轻微污染”?

http://www.CRNTT.com   2011-11-03 11:41:04  


  
同样的天空,不同的结论 
 
  “2011年10月31日 北京空气质量指数307 有毒害”

  自2008年始,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内部建立了空气监测站。而本次大雾天气中,潘石屹将使用美使馆数据的APP应用截图发到了微博上,就此引发了众人的讨论。

  在那个应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10月31日6:00,北京空气质量指数307,PM2.5细颗粒物浓度257”,并且还标注了“有毒害”。(并非美标原文,应为APP作者后标注)

  这其中的差距主要在于,北京环保部门监测的污染物是PM10,并依此发布报告,而美使馆监测的是PM2.5,两者监测的对象完全不同。
 
  虽不是中国环保部门的座上宾 但PM2.5却至关重要

  故名思议,PM2.5就是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上富集的有害物质更多,且随着粒径的变小,在空气中的存留时间和在呼吸系统的吸收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更大。国际上目前对颗粒物的研究重点已转移至PM2.5。

  国际上对PM2.5最权威的研究,是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六城市的研究结果,这两项研究均表明PM2.5的长期暴露与死亡率的上升有很强的相关性。

  上海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当PM2.5的日均浓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时,居民日均死亡总数将上升0.85%。而上海交大的研究表明,每当PM2.5的日均浓度上升34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科和儿科的日均门诊人数将分别增加3.2%和1.9%。此外,广州的一项调查显示,每当PM2.5的日均浓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时,居民日均总死亡率将增加0.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将增加1.22%,呼吸系统死亡率将增加0.97%。

  但是,这项如此重要的指数,却并不在中国环保部门的强制性监测体系中,即便在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也并未有类似的表示。
 
  10月31日的北京,空气状况究竟如何

  根据PM10的标准,212微克/立方米的污染物浓度所带来的后果,已在上文揭示。

  而目前国内并无定期公布PM2.5数据的机构,由于没有国内官方数据源,只好根据两个数据测算,一个是根据官方公布的PM10数据推算PM2.5,二是借用美使馆的监测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PM2.5/PM10的比值为0.5-0.8,而根据另一项研究,具体到北京的比率大概在0.6左右。即10月31日北京的PM2.5浓度为“212×0.6”,即127微克/立方米。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计算公式,当PM2.5浓度为127微克/立方米时,空气质量指数约为187。(计算方式同PM10,但美国环保署有自己的分级限制表,计算过程省略)

  这个根据北京官方公布数据推算出来的187是什么意思呢?在美国标准中,这是属于“不健康”(Unhealthy)一档的,其标识颜色已经为红色,“增加对普通人群呼吸系统的影响”。

  而根据美使馆公布的浓度257所推算出来的指数307,其已经属于“危险”(Hazardous)一类的了,属于PM2.5标准的上限,此时出门将有风险(尤其是对有病史的人及老人儿童)。

  当然,无论是“不健康”还是“危险”,由于国内不公布PM2.5数据,我们只能得知当天“轻微污染”。

  不过,10月31日的“危险”还不算什么,因为无论是187还是307,数值还可以显示。在10月9日时,美使馆的数据曾经接连显示“Beyond Index”,即监测数据已经突破500点上限,无法显示。
 
  谁的数据可信?

  以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为代表,不少人都在怀疑这个问题。

  因为美使馆的数据监测点只有一个,就设在北京秀水街附近,从数据统计方面来看,单一采样点得出的结论,的确不够严谨。当然,美使馆的初衷也是内部使用,不是“服务首都人民”的。

  在北京环保局的28个监测点中,朝阳区农展馆监测站应该是离美使馆监测点最近的了,根据近期数据来看,农展馆的污染指数的确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即便根据农展馆PM10的数据倒推,也和美使馆PM2.5的数据相差甚远。

  要么北京市环保局错了,要么美使馆错了,否则数据不会相差如此之大。当然,解决办法也很简单,让北京市环保局也公布PM2.5的数据和监测方法就可以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