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鲁迅解剖辛亥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1-10-24 15:03:31  


阿Q画像
 
  品“头”论“足”

  人物,最重要的是刻画性格,通过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来表现。

  鲁迅精湛的白描艺术,活活地画出来一副“阿Q相”,尤其是对人物的品“头”论“足”,真是惟妙惟肖。

  先品情态各异的“头”。从“革命”到“不准革命”,犹如风云变幻:有得意忘形的“昂头”,他神气十足,旁若无人;有心满意足的“歪头”,总算让其自尊心暂时得到了满足;有黯然神伤的“倒头”,他仓皇四顾,无限怅惘;有心惊胆怯的“遮头”,遭遇棒喝后竟然落荒而逃;有自我安慰的“点头”,自以为得计,反败为胜了。

  再论穷形尽相的“足”,“革命”时的自大同“不准革命”时的自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先前风声传来,阿Q于是“飘飘然”起来,走路简直是“飞”一般,昂然从赵太爷门前而过,他第一个“革命”的目标是“静修庵”,就“跨”开步子进去。好一派理直气壮、咄咄逼人的势头,人物那种本能自发反抗的意识尽在脚下得以表现出来。

  后来形势骤转,阿Q由“革命”转变为“投降”,他怯怯地“蹩”进了钱府,一副可怜的病态,希望破灭后又“逃”出门外,失魂落魄的他只得到处去“游”,赊酒喝,待酒店关门才“踱”回土谷祠里睡觉。人物的喜剧式遭遇以及悲剧性结局,也通过一双脚来聚合了。

  阿Q是一个“精神胜利法”的文学典型,具有划破时空的现实意义。他的传神而逼真的步态,对于愚昧的“国民性”正好是绝妙的注解。

  鲁迅通过阿Q的形象,反映出民众对于“革命”的心理变化:向往怀疑失落,从而批判“辛亥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