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1-09-24 08:18:57  


 
突进改革存在风险

  首先,机制调整是一种“渐进改革”观,这符合转型社会的大局利益。有效的政治变革必须以政府能力为前提。但是,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与利益格局正面临大规模的调整,政治整合也面临挑战。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政治体制的急剧变革,容易造成制度失范,引起政府能力的衰落,从而无力应对转型时期激裂的社会结构重组与利益格局调整,进而造成社会结构裂化与政治共识碎化的结果,这将最终不利于有效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从苏联与东欧各国政治转型的历史经验来看,激进的政治改革就造成了政府无力应对突发式社会问题的尴尬境况。相较而言,机制调整强调在当前体制范畴内,对政府运行机制进行相应调整,通过这种渐进的调整,使政府体制逐渐形成一种改革的助推力,避免激烈的政治变革带来的政治社会问题。

  其次,机制调整是对政治体制改革诉求的一种现实回应。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长期成为各级政府指挥棒。3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许多社会问题,诸如贫富分化、公共服务滞后、社会保障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突显。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说并非经济问题,而是经济发展中的政治问题。解决政治问题必须基于政治的视角,如果不能从政治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不仅难以支撑后续的经济发展,而且经济发展可能会成为问题的导火索。

  “经济替代论”虽然也主张“渐进改革”,但是,其实质上是对当前诸多政治问题的一种回避,这种回避不利于这些政治问题的有效解决。相对于“经济替代论”,机制调整正是从现实角度直面当前的社会政治问题,如通过税收改革、服务型政府建设、“大部制”改革等机制调整的方式,来应对具体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具体实践中,从政府过程的角度,不断创造体制改革的有效空间。

  第三,机制调整可以避免民主快进中的改革代价。民主体制改革往往带来政治权力结构内部的剧烈变动,但是,在转型期,政治权力结构的剧烈变动,容易打破相对平衡的政治生态,削弱政府推进改革的能力。因此,简单的鼓吹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漠视改革成本,不仅无法有效解决中国目前的社会政治问题,还可能给政治体制改革带来新的负担。

  通过机制调整,加强政府向社会民众供给公共服务的能力,是避免民主改革成本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调整政府决策机制,通过加大民众参与政策决策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力度,使民众参与政府决策过程的实践中逐渐树立公民意识,从而营造有利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氛围,进而使政治体制能够在一个更为圆融的空间进行变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