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俄能源合作道路坎坷 | |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1:10:03 |
中俄石油合同争执各说各话 2009年2月中俄两国签署“石油换贷款”协议。根据协议,2011年至2030年俄罗斯通过东西伯利亚石油管道向中国出口3亿吨原油,俄两家公司——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从中国获得合共250亿美元的贷款。但最近俄罗斯多家媒体(《生意人报》、《新闻报》、《标志报》等)不断报道,早在年初时,中俄双方在石油供应量及价格问题上出现纷争。中石油曾要求俄国家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提高每年向中方输送石油的供应量,即目前的每年1500万吨增至3000万吨。与此同时,中方还建议修改购买俄石油的运输费价格,把原来的经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到中国直线起点的斯科沃洛季诺原油运输价格,从现时的每吨1815卢布(约64美元)下调7%。原因是,中方目前支付的运费是到科济米诺港口的价格,而非到中国直线起点的斯科沃洛季诺。俄有关公司已经证实,在未经双方商谈的情况下,中石油子公司中联油(ChinaOil)1月份支付给俄公司的款项“单方面减少了7%(相当于3840万美元)”。 中方提出有关调整建议后,虽然俄方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俄舆论援引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尼古拉.托卡列夫的话说,如果俄方接受中方的调整建议,那么“到2030年,俄方将损失282亿美元,其中俄石油公司损失169亿美元,俄石油管道公司损失113亿美元。显然,俄罗斯是不能接受这样的损失的”。至于提高向中国出口原油量,有关报道指,俄方也并不愿意,因为从科济米诺港出口对俄更为划算。俄罗斯的目标是试图让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成为面向亚太地区的“标准品牌”,因此需要扩大这一方向的出口。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