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拉登之后,美国会遏制中国吗?

http://www.CRNTT.com   2011-05-09 09:01:15  


 
  问:针对本.拉登之死,国内有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将近60%的网友对于“反美斗士”本.拉登的死亡感到伤心。很快《华尔街日报》便敏锐地报道了这个调查。 

  王缉思:负责任的媒体本来就不该做这样的网上调查并且向外公布。在中国,在任何国家,对于政治、外交上的敏感问题,包括涉及种族、宗教的敏感社会问题,媒体都应该懂得所谓的民意调查,界限应该划在哪里。即使是表面上十分开放的美国媒体,在涉及敏感问题时也不会轻易去做调查。比如,它们不会去调查白人如何评价黑人,有多少基督徒认为伊斯兰教是“邪教”,等等。在冷战时期,美国对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非常敌视,但是媒体不会去调查人们怎么看待它们领导人过世的消息,是高兴还是悲伤。 

  其实对本.拉登之死,有人是不想表态的。我个人会想,对任何人的生命的逝去,我都不应该说“活该”,即使他是我个人的仇人。那些上网表态的人未必有过什么深思熟虑,更不会也不需要去考虑什么政治敏感或生命价值的事。许多人会想,既然美国坏,那么反美的人就是英雄。在我们的社会教育背景下,这种想法很自然。但是,你把它变成一个集体调查的结果,说多数中国人对恐怖组织的头头之死如何伤感,那就成了个政治问题。 

  首先,“网友”在中国政治知识精英甚至普通公众中有多少代表性,就是个问题。其次,这种所谓民意对中国政策有什么影响,恐怕也谈不上。但是,它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有“从众”心理的中国人来说,就更是如此。它可能使人感觉,我如果谴责本.拉登,就跟多数人唱反调了,就成了亲美派了。更不用说,把这种调查结果公布到国际上,对中国有很大负面影响。我们要知道,连如此激烈反美的伊朗,更不用说绝大多数伊斯兰国家政府,都没有对拉登之死“感到伤心”。 

  对本.拉登,也有要尊重其个人权利的一面 

  问:以前一种观点认为,反恐会导致越反越恐,这样的观点是否意味着受到挑战? 

  王缉思:美国反恐的政策措施手段是有效果的。首先,9.11后立刻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加强了很多防范措施,入境安检要脱鞋、检查皮带,后来还要留指纹。第二,美国人逐渐改变了一些做法。之前曾把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挂钩,引起伊斯兰民众不满。我不同意把恐怖主义与贫富悬殊拉大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法建立明确的关联。如果说消除贫富差距才可以消除恐怖主义,那永远也不可能实现,恐怖主义有综合的原因。 

  国际上对反恐是有共识的。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如果是非法的、残忍的、违反人性的,那就必须制止,不需要看具体的动机是什么。很多中国人往往不讲手段更强调动机,比如认为拉登是反美的,杀人怎么了,美国还杀人呢。美国杀人是美国的不对,我们既然强调美国不应该以强力手段改变一个政权,同样的,本.拉登也不应该以恶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就好像在战争中已经不可以狂轰滥炸,不可以随意伤害到平民。规则正在起变化,用恐怖行为达到政治目的,是受到普遍谴责的,而实现政治目的手段是否正当,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不重要了。不是说你要反对美国,使用什么手段都可以。对于那些反恐的国家,这样的规则同样要发挥作用。在反恐的过程中,如果无限扩大伤害到平民,用刑讯逼供的手段来反恐,那同样要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比如美国虐囚,包括这次击毙拉登,如果有违反程序的行为,包括刑讯逼供获得线索,都会带来争论。 

  现在有披露出来的消息说,本.拉登当时没有拿武器,也没有反抗。如果这是事实,那当面击毙他是否正当,就有疑问了。具体的事实,我也不知道,但至少对本.拉登这样的人,也有要尊重其个人权利的一面,不能说因为他是本.拉登,就可以一枪打死。这都是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

  问:美国干预世界的模式,又有哪些值得反思之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