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国“包容性增长”为民企带来机会 | |
http://www.CRNTT.com 2010-10-10 08:40:57 |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这些进步主要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形成严重不相称的则是社会事业和民生的滞后,在3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类利益主体不平等是不争的事实,基尼系数持续扩大、垄断未被根治、社会事业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弱势群体利益常受侵害,官场腐败和司法不公所导致的基层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所有这一切,其实从根子上看,都是过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未充分重视包容性增长的结果。 中国之所以没有在发展过程中实施包容并蓄、均衡发展的策略,根源在于政治体制对统治集团利益的过度保护以及对草根利益阶层的不信任。有鉴于此,过去多年来,虽然这个国家从宪法、法律上日渐体现了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草根经济的合法性认可和保护必要性认同,尤其是中国高层意识到草根经济的存在价值和丰富其执政成果的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各大既得利益集团、一些地方政府和公有资本垄断的行业,对民企设置了重重阻碍并成功地持续阻击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也阻击了国有资本组织内普通工薪阶层联盟的崛起努力。 对民企和工薪阶层的利益阻击及社会地位压制,使得草根阶层失去了话语权、经济权和谈判权,并远离决策阶层,比如拆迁制度、工资协商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中国诸如此类的多数公共政策,恰恰是在维护“赢者通吃”的扭曲社会,于是,民怨沸腾就成了必然。 “赢者通吃”规则在中国的最典型表现,莫过于国有资本对民营资本的强势压制。迄今为止,虽然全国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民营企业一直无法获得与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平等的法律和政策地位,甚至一些地方和行业出现了严重的国进民退现象。前不久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民营企业前500强的利润总和,还不及两家国有企业。对这种总体强盛发展基础下的非均衡态势,可以称之为“排斥性增长”。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资本源于民间,利益直接与民间关联,这种关联性不仅体现为投资人的草根性,也体现在工资分配、利润分享等多种领域。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如果没有建筑市场的完全放开,亿万农民工的劳务收入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排斥性增长的态势下,很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比如石油、通信、交通、金融等领域依然高度垄断,民营资本无法与公有资本平等相处平等竞争。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