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台北街头的政治与非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0-10-03 08:55:20  


 
  两个故居,一种宿命

  台北,有两个人的故居不可不看,一是钱穆的,一是殷海光的。钱穆的故居,位于阳明山上,旁边就是东吴大学,一座小山坡上,小小的二层楼—素书楼。而殷海光的故居,则居于闹市,台大附近的温州街18巷16弄,一个死胡同的顶头,一个不大的院子,一座不大的平房,当年殷海光住的时候,房子比现在还要小。

  两个故居,都没什么人气,无论你在里面待多长时间,都不可能等来第二个访客。两次去殷海光故居,都快到门口了,问问周围的居民,居然没有知道殷海光的。去钱穆故居那天,里面正在整修,说是要举行活动,里面的东西摆得乱糟糟的,但楼上的书房、卧室楼下的客厅和厨房,还是能看清楚,一些简单的家具还在。殷海光的故居,里面已经成了展览馆,到处都是有关的照片和文件复制件,而家具是一点也没有了。据管理人员讲,故居的书和家具都给殷夫人捐给台大了。

  探访殷海光故居之前,听人说殷海光由于来台大比较晚,从前台大前身台北帝大日式的平房,都分完了,所以,只能用原来的一个警察岗亭改造成住宅。而且地处一个死巷,在风水上讲很不吉利的,只因为殷海光出身传教士家庭,是坚定的西化论者,并不在乎这个,所以才搬进来。探访之后才知道传闻并不确切,这所房子是用台大的一个警卫室的材料建的,但房子本身并非岗亭,但正因为如此,房子的确不大,但却附有一个比较大的园子。殷海光住进来之后,在这里“大兴土木”,自己动手挖了一条河,堆了一个小小的土山,河叫愚公河,山名孤风山,山上还放了些石凳石桌,命名为殷夫子读书台。在房子的旁边,还用水泥砌了一个水池,供女儿戏水用。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都是殷海光自己栽的。如今已经郁郁葱葱,但由于访客过少,蚊子很多,上去不一会儿,就大有被蚊子围餐之虞。相比之下,钱穆的素书楼要漂亮得多,阔绰得多。虽然,据说周边的花草树木,也是钱穆夫妇手植,但拾阶而上,曲径通幽,人到楼前,豁然开朗。小楼不大,感觉很好。

  殷海光是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即使没有变成自由主义健将之前,也是个坚定的西化论者。五四之子,在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对中国的传统是很不以为然的。台湾拍的纪念他的纪录片,是以咖啡作为引子的。钱穆恰好相反,是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殷夫子所好,恰是钱穆所不喜,如果要弄一个介绍他的引子,只能是中国的茶,一杯清茶。但是这两个人,在居所的最后岁月,命运却极其相似,都是遭到当局的打压,郁悒而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