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钱钢:亲历唐山大地震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12:07:57  


1966年,13岁的钱钢手持红宝书在天安门前留影
 
  主 题:唐山大地震:亲历与记录 

  主讲嘉宾:钱钢(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 

  时 间:2010年8月24日 周二 晚7点-9点

  地 点:山东德州中国太阳谷太阳能微排国际酒店 梦想厅

  钱钢: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放松地聊一聊。因为带了一些原始材料,所以,我用PPT幻灯片的方式给大家展示,可能会比较直观。

  有一个问题我想先问你们大家,面对自己所写的文本,你今天写的文字,如果过上24年后再看,会怎么样?我今天遇到这个问题,我在看我24年前的文字。文本就是时装,就是衣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文本也是史料,也是历史。我那时候30岁挂零,那个时候说的话带着很深的那个时代的烙印,我到现在也不认为那里面什么东西都过气、落后了,可能有些东西还很深奥。不过,总体来讲,都是那个时候的特征。

  比如说,那个时候的我们哪里有今天你们所接受的非常严格的职业训练,我们也有培训但是没有这么严格。哪有你们今天接受的在强大压力下必须培养成的法律意识,因为那时候没有记者被告状的问题。也没有像《南方周末》的李海鹏那样,用那种非常冷的的语言叙述故事。,那时候我们是热烈的,我们的文字很热,充满了抒情,那是1980年代。如果不是那样反而是虚伪、不真实的。80年代就是那样子,所以我也把自己的东西,把24年前的东西当做一个历史的材料来看。可是我还得说,我很感谢今天的兄弟姐妹、年轻的朋友,你们仍然在读我的书,并且觉得还可看。也许很多东西过去了,但总有一些东西可以留下来,这算是一个。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唐山大地震 亲历和记录》,这件事情跟《唐山大地震》那个电影是没有关系的,那电影既不是亲历也不是记录。我想给大家还原的是那个时代,你们是否能够理解一个1980年代的记者,我们把自己称为知青时代或80年代。他们是怎么样的一群记者呢?

  我入行是1979年,正好跟改革开放同步,那个时候入行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或许我可以说的更远一点,在那个时候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敢说我跟在座的各位绝无相同之处,没有一个在座的朋友跟我经历是一样的,不可能一样。你们有各种各样传奇的故事,怎么样入行、访新闻、开始写作,有的可能不是学新闻的,有的或许大学的学历也不完整。可是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我来到香港大学,同学问钱老师你的学历是什么呀。我回答:我一共读过七年书。同学问,七年书,怎么个七年呢。我说我读过五年小学,五年毕业了,然后读过一年中学,读过一年大学。香港同学说,那里有这样的学历呀。5+1+1,这就是我当年的经验,其实也挺好理解,你们在座的各位问问家里跟我年龄相仿的人,可能是家里面的长辈,这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一件事情。

红色年代里,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带来了一些自己的照片。这是13岁的钱钢,1966年当红卫兵。有一部纪录片叫《红卫兵,我的1966》,看这个照片记忆完全回到那个年代了。我曾经对一些朋友说到那个年代可笑的事情。请注意这个照片的细节,1966年冬天站在天安门广场前面的13岁的钱钢,那个时候是以军装为荣,所以整个样子打扮的跟一个小解放军似的。我身上有好几个毛主席(像章),从头上、胸前,我拿的这本是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但是你们在注意一下细节,我的裤子是接过两次的,我的家不算是社会比较困难的家庭,我是军队干部家庭。可是军队干部家庭的小孩,我的裤子都要接两次,可见这个国家是何等的贫穷,我的鞋子也是破破烂烂的,就这样到了天安门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