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支离破碎的亚洲价值观

http://www.CRNTT.com   2010-03-28 09:54:15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亚洲价值观”,背后都蕴含着强烈的“反西方”色彩,而这种对西方的反对,同时又强化的是权威政治的迷恋,对国家主义与家长制政治的“着魔”,前者导致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后者则开启了当代东亚威权政治之滥觞。

  因此,所谓“亚洲价值”,我们或许要区隔开文化与政治。一方面,儒家文化强调社群的观念也并非东亚文化所独有,美国的乡镇社群自治传统所蕴含的人情其实也可与儒家集体观相得益彰,当代美国兴起的“社群主义”思潮也其实证明,就算在美国,也有相当深厚的社群意识;从另一方面而言,西方民主政治尽管强调个人权利平等,但同样还有一个社群自治的维度,例如从乡镇到州级政府的自治,这也可说明,所谓西方政治观,也并不是像某些亚洲政治人物所讲的只谈个人,不谈群体。

  让人感觉颇为诡异的是,当代中国所信奉其实并不如许多人所声称的“儒家价值”,更像是“个人至上主义”,追溯其原因,则是这30年的社会转型过程破坏了传统的各种共同体,如单位系统、宗族社会等等,大量人口进入城市,成为无所依归,漂浮的原子化个体。如果今天谁还在鼓吹中国是一个“强调集体价值”的特殊文明,其弦外之音其实是在说,只有“国家价值”才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形式的宗族主义和地方主义都已被贬斥为落后观念,国家扮演了唯一的“父权”形象,个人的生老病死、情爱恩怨,最终只能寄托在国家身上。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许多国人一提“国家”就情绪亢奋,仿佛乩童起乩,但是另一方面对家庭、社区又缺乏基本的认同与热情,只能在周期性的爱国主义集体动员活动中展现他们那慷慨激昂的“力比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在国内与海外所精心打造的“儒家文明”形象,其实与传统儒家的面目已经大相径庭,一方面就如余英时等学者所言,离开宗族社会的儒家文明本身已成孤魂野鬼;从另一方面而言,在传统政治中,儒家思想始终是士大夫对皇权专制的一种观念制约,这一点以宋代的“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尤为明显。因此,“儒家文明”绝对不是“威权政治”的正当理由,相反,儒家一直致力于“驯服专制权力”,而不是鼓吹和纵容权力。

  因此在今天谈所谓的“亚洲价值”,要十分警惕那种将儒家文明与“威权政治”一锅烩的作法,好像儒家就等同于现代威权政治,这样的逻辑就好似把儒家视作民主之滥觞一样粗暴。 相反,在今天的中国,过往鲜活的“儒家价值观”正在急剧地沦落,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非常碎片化的文化符号,如“京剧”、“孔子学院”、“中餐”,更深层的一些儒家文明的正面价值,却被弃之不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