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贺卫方:“大学应是‘学者的共和国’”

http://www.CRNTT.com   2010-03-18 10:04:43  


 
  贺卫方:改革不存在先后的问题。要两条腿走路,在政府内部的人,能推动的是那个体制的变化,在大学内部的人,也不妨从身边做起。一个体制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人们容忍这个体制长期存在。

  理财一周报:您理想中的大学治理模式是什么?

  贺卫方:大学不是一个完全能够用民主逻辑来运作的机构;大学必须给学者更多的发言空间;学者作为一个群体,必须享有高度的自治;大学所有的政策、所有的决策,都要朝向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方向,而不要有任何政治或经济意义上的功利;大学应该有最大的包容性,让不同的观念和对知识的探索得以展现。

  理财一周报:作为改革的试验田,筹备中的南方科技大学响亮地提出了“去行政化”的口号,您认为他们的努力会成功吗?

  贺卫方:“去行政化”,目前还只是一个说法。我不知道他们成立不成立党委。(如果成立党委),他们怎么“去行政化”,我搞不懂。第一步就走不出去。当然我乐见其成,但是这不会太容易。(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吴英燕 陈才) 

新闻链接: 回归教授治校传统很难但是必须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肖雪慧 2010年03月17日11:47
 
  一

  我是坚决主张大学去行政化的。因为行政化跟大学异质相克,对大学核心价值和安身立命之本起着破坏和颠覆作用。大学一旦行政化,就不成其为大学。从历史上看,大学是作为师生自治社团而出现的。这种师生自治,跟大学承担的知识探索、传承、更新使命,在功能和性质上高度耦合,是大学要坚守的核心价值之一。尽管现代大学组织结构、人员构成趋于复杂,大学的权力结构也趋多元,但师生始终是大学的主体,在学术这个核心事务上把关的只能是以学术为业的教师群体。学校自然有行政事务,不过,相对于师生群体所从事的学术活动,是辅助性、服务性的。这一点不可移易。而这也曾经是中国大学的传统。中国大学起步晚,到现在也不过百来年历史。却一开始就建立起了国立、私立、教会学校等多种办学体制并存的多元格局。不同体制的大学,基本上都共守着大学赖以安身立命的那些原则——独立、自治、学术自由,逐步形成相应传统。那个时期的中国大学在战乱、流亡、迁徙中创造伟业,其风范和成就世所瞩目,堪称世界高等教育史的奇迹。

  可惜,多元办学格局经19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而毁于一旦;同步的是对大学的意识形态阵地和政治工具定位,为此采取的措施是把大学纳入党政系统麾下,按行政级别划分,进入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这个过程意味着斩断和颠覆几十年的大学传统,埋下了行政化及孪生现象官本位的根子。但传统本身有很强的韧性和辐射性,不仅存留在那一代知识人内心深处,也影响了当时许多非知识界人士。大学传统的残留影响对行政化是一种无形抗衡力量,再则,那个时期行政权在整个社会尚不呈强势,官本位也是存而不彰,大学内部,行政、后勤部门基本上恪守本分,属服务性、辅助性。尽管针对知识分子的整肃运动不断对大学造成伤害,但大学的形还在,只要未处在自上而下折腾运动期间,大学总的说来还是读书人的天地而非官府衙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