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0-02-25 14:04:03  


 
  真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但是,媒体全都弄错了。影响非洲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中国,而是基于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和削减社会开支的新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只是刚刚开始融入这个体系。同为这一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与各西方国家在非洲有诸多的相同行为。只不过,中国还有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贸易和投资活动,通常,这些活动对非洲的吸引力更大些。 

  1995年,中非贸易额为30亿美元,但在2008年达到了1070亿美元。可这也不过是中国外贸总额的4%。然而,这已让中国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非洲从中获得顺差。至于中国从非洲进口方面,“中国在非洲”这一媒体话语大量关注的是石油。常常有人声称,中国对石油的需求致使非洲长期依赖石油出口,而这将妨碍非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农业产业和制造业。 

  的确,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产品中大部分是石油和天然气(62%)以及矿石和金属 (17%)。可是,2008年美国进口的非洲产品中88%是石油和天然气,余下的绝大部分也都是矿石。中国对非洲石油生产的投资仅相当于西方跨国公司的 8%,占非洲石油投资总体的3%。在非洲的石油出口中,中国仅获9%,而欧洲和美国各获得33%。 

  西方国家不愿意给的低价

  中国还把石油交易与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打包,向非洲提供低息或无息的财政资助,项目建设 成本远低于西方国家愿意提供的价格。2006年到2013年间,中国已经或即将向非洲提供28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和贸易信贷。由中国提供贷款的基 础设施项目发生腐败的几率也比较低,因为这些项目通常由中国政府直接雇佣的本国公司建造。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提供给非洲政府的多用途援助款更容易滋生腐败。20世纪90年代,原本用于乌干达(Uganda)基础教育的援助款项中,五分之四都没有到指定学校的手中。 

  针对中国出口,“中国在非洲”这一话语的焦点几乎完全落在基本消费品和其所谓的负面影响上。中国商品甚至被指要为非洲纺织服装业的衰落负责。可是,2000年左右,当中国商品首次大量进入非洲市场时,非洲纺织服装业早已被20世纪八九十年 代国际金融机构强制的贸易自由化所破坏,根据要求,这些非洲国家要向发达国家的二手服装和新服装开放市场。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中国商品要比非洲从其它国 家进口的商品便宜得多,更不用说那些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公用事业收费昂贵、政府腐败而生产成本高昂的本地产品。一项英国政府的研究显示,中国出口到非洲的 产品主要取代的是发达国家商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