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维持现状为改变 两岸共同决定何处去

http://www.CRNTT.com   2010-02-22 00:39:26  


和平发展,两岸共同构建未来。
 
  另一方面,大陆要争取和平发展,台湾也需要和平发展。台湾政治家也会看到,维持现状只是暂时的,中华民族终究要完成两岸的完全统一。那么,在创造未来“一个中国”新形式的时候,台湾方面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不仅需要加强台湾在经济、科技等等方面的硬实力,也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的软实力。2008年4月,马英九在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表示,“文化是台湾的关键实力。台湾的教育水准、人民素质、公民社会、艺文创新,明显地领先华人世界,是台湾最大的资本。”要“经由软实力达到与增加国防经费相同或更大效果。”马英九说,扩大陆生赴台是“一个计划深远的阳谋”:“如果20年后大陆的国台办主任是台大毕业,这有什么不好?”而要做到这些,首要条件当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无疑,维持两岸关系现状,也是台湾同胞包括台湾政治家的利益所在。

  显然,作为领导中华民族人口主体部分的大陆领导人,思考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国家利益问题,不应当把像台湾问题这样并非最重要的问题放到太高的位置上;他们不仅要解决13亿人口的生存问题,更要考虑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问题。而正因为考虑民族复兴的大局,才把和平发展作为处理两岸关系的主题。相比之下,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或许因为身处台湾,往往不能够或者很少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去思考中国问题和台湾问题,更有的人只站在政治人物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有一种所谓“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封建割据意识。

  有论者在大陆庆祝60周年国庆的时候回顾往事,从1949年“划江而治”的议题联想到今天两岸“划海而治”。如果可以这样比的话,那么应当说今天人民解放军跨过台湾海峡比当年跨过长江容易多了,而今天可能达成的和平协议跟当时共产党提供给国民党的“和平协议”相比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哪有什么“投降”可言呢?其实,这种“投降论”也是一种封建价值观。以现代政治观念而言,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所谓“投降”只是妥协而已。如果按照“投降论”的逻辑,“一国两制”岂不也是“投降”?而问题在于,即使是“投降”,那也是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投降”,没有什么可羞耻的。何况所谓“投降”仅仅是调整一下利益视角、利益观念,调整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共创双赢”,根本谈不到投降。事实上,这样的腐朽观念应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加以淘汰,应当学习继承的是中国传统观念中富于智慧的部分。比如说,传说郑板桥回复家人关于与邻居争地的来信写了这样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如果人们能够学习郑板桥的智慧,换个角度来权衡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忽略“秦始皇”的问题。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立场上追求“大”利益,就可以得到大利益,同时也可以实现更多的“小”利益。胡锦涛说:“回顾近代民族之艰难奋斗历程,展望未来民族之光明发展前景,我们应该登高望远、审时度势,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以更远大的目光、更丰富的智慧、更坚毅的勇气、更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应当说,这一呼吁既是自勉,也是对台湾政治人物的一种鞭策。中华儿女都应当抓住和平发展机遇,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