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后哥本哈根 中国如何化解舆论压力

http://www.CRNTT.com   2009-12-25 00:40:20  


这次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各方就盯住了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个新兴经济体中的代表,也是最大的排放国。
  中评社北京12月25日讯(评论员 余永胜)亦如此前预料,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各方就开始相互指责,推诿责任来。这次首先发难者的是英国,12月21日,英国能源和气候大臣埃德华•米利班德在《卫报》发表文章,措辞严厉地批评中国,米利班德的原文是这样的:“我们没有就2050年全球减排50%或者发达国家减排80%达成协议,这两个提议都遭到了中国的反对……我们不能再允许针对实质问题的谈判被这种方式劫持。”

  以“劫持”来定性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的表现,令国人震惊。相比之下,英国首相布朗的说法含蓄了许多。布朗在博客上撰文称,因为“一小部分国家”设置障碍,气候大会以失败告终。显然,布朗是基于外交考虑,才没有点出这“一小部分国家”的名字,但联系到大会上的争执,谁都知道,布朗这是在暗指中国。

  米利班德与布朗的文章一发表,就引发了欧洲媒体的竞相跟进。法国《费家罗报》紧接着发表文章,对米利班德的观点大加追捧。至于法国政府,萨科奇总统还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就措辞强硬地指责中国拒绝国际监管。争吵了十几天的谈判者,似乎意犹未尽,刚回到家又开始挑起事端来。此前我们曾发表文章,指出哥本哈根大会之后各方要“反躬自省”,而非相互指责。现在看来,这样的担心不幸言中了。

  对此,中国也做了针锋相对的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2日表示,“英方个别政客的言论具有明显的政治图谋,其目的是在于推卸其应该履行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挑拨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对英国的强烈不满是易而易见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