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新兴经济区 中国经济未来亮点

http://www.CRNTT.com   2009-08-21 10:22:30  


新兴经济区将为中国经济今年“保八”立下汗马功劳
  中评社北京8月21日讯/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出口外部环境遭遇空前厄运,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受冲击尤其明显。但随着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中国经济“东方不亮西边亮”的态势开始凸显,以海西经济区、北部湾、江苏沿海地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区正成为领衔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据报道,北部湾经济区以16.3%的经济增幅傲视群雄,海西经济区主体所在的福建省达8.5%,成渝经济区所在的四川、重庆分别增长13.5%、12.6%,江苏增长11.2%,长株潭增长13.6%左右,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速不仅超过全国平均增速,也高于昔日龙头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增长极。毫无疑问,新兴经济区将为中国经济今年“保八”立下汗马功劳。

  第一财经发表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陈和午文章表示,新兴经济区之所以为中国经济应对本轮金融危机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当然与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密不可分。继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10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务院在上半年就先后批准了海西区、横琴岛、江苏沿海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等诸多区域经济规划,动作之大可谓史无前例。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已“全面开花”。

  其次,这些新兴区域的后发优势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砝码。经济学理论认为,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引进和利用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资本、人力等,减小其发展的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实现本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即落后地区具有某种“后发优势”。中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促成了新兴经济区域这种“后发优势”的产生,也让这些地区可以通过资本、技术、人才资源以及制度等来赢得相对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一种“东高西低”的地域性态势,各种要素和产业活动高度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结果既与改革开放过程中“两个大局”地区发展战略强调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的强制性导向有关,也与区域之间不同的历史、文化、制度和资源禀赋要素等自发引致的市场驱动力量分不开。

  尽管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但是也显着地加大了中国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一些落后地区甚至出现被“边缘化”的危险。而随着区域差距的扩大,又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明显的负面效应。事实上,就连东南沿海地区自身近年来也日益承受着土地、能源和成本上升等带来的“成长的烦恼”,部分省市不得不开始实施所谓“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转型。

  文章认为,新兴经济区的崛起不仅酝酿着大量的投资机会,也将打造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亮点。这不仅有利于平衡国内生产力的布局、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会大大拓展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减轻对外需的高度依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

  过去3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高增速,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的增速肯定会有所降低。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内新兴经济区域的兴起,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加“多元”的局面,这些新兴区域也将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强劲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