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欧洲议会 政经现实下发生质变

http://www.CRNTT.com   2009-07-10 11:59:54  


欧洲议会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协调,而不是取代。
  中评社香港7月10日讯/《大公报》今天登出欧阳观的文章“现实下质变的欧洲议会”。作者表示:“虽然第七届欧洲议会落幕已一段时间,但在欧洲及世界引起的讨论依然继续,甚至还在发酵。对于欧洲议会未来的作用,不仅焦点集中在欧洲层面,也扩大到对世界的影响上。新的看法认为,欧洲议会代表着欧洲整体的政治格局和取向,自从欧洲议会举行了第七届会议并选出新一届议员之后,在欧洲政经现实之下,原来的作用已经开始发生质变。”作者认为:“欧盟的出路在于,不能以国家集团形式强制所有成员国,欧洲议会只能扮演谘询角色而非决策机构角色,这样才能令欧盟在统一认同感上有更大的发挥余地。”文章内容如下:

          出现新政治取向 

  第七届欧洲议会选出了736名议员,有27个成员国参与。表面上看,欧洲议会依然代表着欧盟的立场,因为参与国都是欧盟成员国。但是,论欧洲议会在欧洲的影响力已走下坡。据统计,各国选民的相对影响力显示在最高的卢森堡12%至最低的德国1%之间。可以看到,新欧洲议会议员的出炉明显受金融海啸冲击,以及欧盟民众对于未来欧洲政治环境并不乐观的影子,令欧洲乃至世界开始出现减低重视欧洲议会作用的意识。当然,第七届欧洲议会选举依然争个头破血流,又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欧洲政治人物继续视欧洲议会为政治平台的意识还浓厚。 

  欧洲政治家设计的欧盟,以及由此衍生的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及欧洲理事会等,原意是将欧洲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但正如俗话所说,想的未必能够与做的一样理想。欧洲议会1979年产生,三十年过去,一盘散沙情况依然,并未能达到当初设计的目的。以目前要统一27国都接受所作决策,不但难而且矛盾众多。其一,欧盟本身存在着贫富极为不均的现象,统一决策经常涉及利益分配问题而没法达到。其二,欧盟27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及国家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要某些国家放弃与欧盟以外国家的眼前利益迁就欧盟利益并不容易。这两点正是造成欧盟的决策为什么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议而难决的原因。 

  有舆论认为,本来某些欧洲轴心国希望欧洲议会转向,以此向新兴国家套取利益,但是一场金融海啸令他们看到了必须加大保护自身经济环境的重要性远盖过参与欧洲议会的事务。换句简明的话说,被视为一件华丽外衣的欧洲议会,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困难当前,各家自扫门前雪已淋漓尽致表露了不需要这件华丽外衣的心态。这从第七届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显示出三方面问题可以找到理据:一,导致整体欧洲议会成员向右转,考虑欧洲乃至本国利益的呼声几乎占主导,尤其是西欧不少加入欧盟已久的国家,这种意识更突出。二,英、德、法等主要欧盟国家本身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已很大,即使希望利用欧盟乃至欧洲议会联结整个欧洲形成一股强势力量做大事,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放下这种显得“远”的目标,加大力度解决“近”的国家经济问题。三,不以建立强大欧洲政体作为与美国对抗中心点、只求自己利益得到发挥的一些政客被送进欧洲议会,令右倾势力必然进一步加剧。 

                推迟欧洲一体化 

  且不要说欧洲议会对欧盟难以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就是能够产生影响力,也不足以令欧盟在未来五年有更大的作为。原因在于欧洲议会每五年才选举一次,第七届议会选举出现的整体政治取向右倾明显。未来有两种可能性会令这种右倾意识强化:第一,获得进入欧洲议会的右倾意识浓厚的新当选议员,不会因为自己走进欧洲议会而感到满足,下一步部署扩大影响力甚至谋划下一届壮大力量必成重要的取向。第二,本来可以扭转欧洲议会劣势的一些欧盟强势国家,又面对着不得不暂时放弃把重心放在欧洲议会的做法,转而把解决本国经济问题列为头等重要事务,诸如失业率高企、金融危机尚未解除等,以避过可能造成的执政危机。 

  平情而论,欧洲议会在欧盟越来越受冷淡。有的政客拚命希望挤进欧洲议会,其实是看到以欧洲议会议员身份可以捞到更多的个人好处,以及利用欧洲议会作为发声平台,为自己造势,毕竟世界媒体对欧洲议会的注视至今还没有放松过。不过,第七届欧洲议会选举出现令人意外的结果,背后蕴藏着的一个大变化是,欧盟原本希望的欧洲一体化即使不致完全令人失望,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恐怕无法获得大步推进,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坚持己见将成为欧洲议会的主调。这样的主调也是导致美国至今未视欧盟及欧洲议会作出的任何决议为威胁的原因。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在于,继续炒高欧元,达到打击欧盟各国经济的目的。 

  欧盟的出路在于,不能以国家集团形式强制所有成员国,欧洲议会只能扮演谘询角色而非决策机构角色,这样才能令欧盟在统一认同感上有更大的发挥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