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不买美国国债买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09-06-08 08:24:21  


 
             汇率问题错配利率 

  文章指出,海外投资面临的矛盾,只是中国应对危机诸项政策的一个侧面。而就此前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来说,也有值得反思的角度。5点错配现象值得讨论与思考。 

  第一,结构问题错配规模。此轮中国经济周期侧重点在于经济结构出现较大的问题,经济规模和数量堆积已经引起中国宏观调控的高度关注,但是面对金融风暴的冲击,我们的调控重点和焦点依然集中在规模和速度上,严重忽略结构性和质量的调整,未来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桎梏。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在于内需不足,不能应对外需急剧变化的调整。 

  第二,农业问题错配工业。此轮经济周期调整的明显欠缺在于中国农业不足,从行业战略角度看,中国工业快速发展基础脱离农业,甚至忽视农业导致工业不能有效发挥能量。虽然我们政策对应有高度、口号和文件指引的“重农业性”,但实际操作以及有效机制的保障十分不足,进而至今我们幷没有摆脱农业的拖累。农业现代化不足、机械化不足、规模化不足、科学化不足、国际化不足是十分明显的。面对金融风暴的冲击,中国工业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带来的工业冲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内需根基不牢所形成的内需不足,内需中的产业匹配产生很大的问题,工业强势不可持续、农业软肋没有根本突破,服务业扭曲愈加严重。 

  第三,汇率问题错配利率。当前国内金融问题主要是中国货币政策协调不足,一方面是此轮宏观调控手段集中使用利率手段,严重忽略汇率手段的搭配和协同;另一方面是政策协调使用不当,利率核心是利率市场化没有根本性的推进,汇率核心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机制的充足性、有效性和真实性不足。反观美元货币政策的组合,不仅有搭配,更有自我意愿和目标的需求,比较而言,中国人民币货币政策则不自主和不自我,幷且有点脱离中国现实经济与市场基础。美国是市场经济发展充分的货币体,利率政策的使用节奏是常规1年8次,突发时期的次贷风暴时期,1年10次;而中国在此轮调控中100天4次,相当于7次的调整力度,中国市场充分程度和问题层次与美国似乎难以比较和对应。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 

  第四,制度问题错配产品。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制度建设的健全、完善和充实,幷非简单的产品推进和引进。在中国股票市场起落挫跌之中,中国不断推出的发达国家有效金融产品,似乎幷没有得到有效的风险规避和利益收获。如2008年面对股市下跌之时中国推出的融资融券,如何进展恐怕是一个问号。面对中国金融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从制度建设的根本做起,而不是短期对策和单一手段。 

  第五,小企业问题错配大企业。目前国内经济发展中相当紧迫的是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而中国政策对应依然倾注于对大企业的关注。这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经济文化观念没有根本改变,机制惯性难以修正;另一方面是小企业协调难度和见效程度小于大企业,业绩统计和政绩报表需要关注大企业,而继续忽略小企业。我们需要从制度监督以及机制效率上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不能仅用口号、文件或舆论声音给予安慰,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对策。中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乃是经济增长将可以顺利实现和得到有效保证。 

  需要指出,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幷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账户开放必须有自己的时间表。中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成为全球经济和金融瞩目的焦点,说明人民币货币信誉在某种意义上的影响已超出中国的货币基础和现实,金融行业货币信用成为中国经济金融影响的特殊角度,但这幷不意味中国金融实力已经强大,中国市场经济的前途依然任重道远、风雨交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